如果说大一的我还是茫然的,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机会的话,大二的我已经开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从做好一件件小事情开始。
首先是大学物理ccbp,这门课是很有创意的,我认识的很多同学,如wxx和hyn,都是从大学物理ccbp开始他们的编程之路的。物理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对电信系学生来说,它就是高中物理的一个延续,其作用大概是害怕大家不能真正适应大学生活,所以搞几门类似的课程,来延续高中那种填鸭式的学习生活。但是ccbp不是真正的大学物理,它对物理理论探究得比较少,而是结合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那个时候用c语言做了好几个试验,比如导弹打飞机、弹簧模型等等,真是很有趣。每到上机课的时候,西九楼就挤满了人,偌大一个机房,几乎都是我们这些嗷嗷待哺的大一新生。物理课上成了计算机编程课,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大陆上的一大奇观。
到了大二上学期,老师布置了一个大作业:使用bcb+opengl做一个量子模型。当时大家不太了解opengl,用过bcb的也很少。但我室友tfj在bcb方面是先驱级人物,我占了人和之便,和tfj以及其它3位同学一起组了一个队。可惜大家对opengl太过畏惧,迟迟没有真正动作起来。没有办法,我只好自己去图书馆查资料,抄别人的代码回来实验,当时图书馆里面opengl的书还比较少,学习过程中比较艰难,不过那种坐在图书馆里面学习的感觉真的很棒,有一种做学问的感觉。
最后,量子模型做出来了,物理老师叫商育民,他让我们一个个上去演示程序。检查我们的时候,商老师特别高兴,并当众表扬了我们:“大家一个教室上课,为什么这几位同学可以做的这么好呢?你们应该看到差距啊”,呵呵,这种评价令我很知足。量子模型本身占了50分,我拿了满分,可惜后来我物理只打了80几分,也就是说卷面成绩只有60来分,真是美中不足啊!
后来,商老师觉得我们的作品很不错,想让我们参加××大赛,为此,我和tfj还多次到商老师家里商量有关细节问题。虽然后来不幸夭折了,但真的感谢商老师给我的这次机会,他把我编程的兴趣激发了出来,使我有了一个可以引以为豪的作品,这个作品,使我从大一的茫然中走了出来,有了一个稍微明确的目标,知道了自己可以去做什么(虽然还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合适自己的路)。
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可惜泱泱之大中国,在高中以前,根本不会有机会让你知道你的兴趣到底是什么,所以,到了大学,不要一味的盲谈兴趣,要先尝试。我有个学生,大一就说自己对网络安全感兴趣,对此,我是不敢苟同的。网络安全的广度和深度,即使是业内人士,都未必说的清楚,何况一个大一学生。在网络安全之前有太多事情要做,数学、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等等基本技能,都需要我们一步步的去走。贸然说兴趣是网络安全,缺乏“做”的根据,是空中楼阁,很难持久的。
所以,不管怎么样,在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之前,不要贸然说自己的兴趣是哪一点,要抓住可能的机会,多多实践,而且每次实践,都要尽量做出一个作品来。Gemming的CTO王说过,“一个人一生,一定要做出几个产品”。我想说的是,大学四年,一定要做出几个作品来!
可惜现在电信系已经不再采用ccbp了,很多学生,都少了可以更早实践的机会。但李元杰老师和商育民老师等ccbp教师给我们带来的一切,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
呵呵与你相反我们物理老师也是商育民但他没有激发我的编程兴趣却激发了我的理论兴趣当时总在课堂上提一些深刻的问题我也比较喜欢思考这类问题我不认同你所说的u7269理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对电信系学生来说,它就是高中物理的一个延续但很赞同u5176作用大概是害怕大家不能真正适应大学生活对于这一点我现在也很有体会_就说这么多吧~
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价值,有不同的评价,大学就应该这样子,无所谓哪一种更好,关键是要积极思考,有所心得。
楼主也是HUST的啊,记得我们好像是第一届用这本书的。亦或者是老师对这本书也没太有经验,因为这本书对物理都要失去兴趣了,还是按照老的套路在讲课,但是课本本身有找不到详细的介绍。。。。那时我们好像集体去买了老版的物理课本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