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回忆——升华

H3项目正式启动,也就是DSP上层软件项目正式结束之前两个礼拜,我暂别团队,参加系里组织的暑期调研活动,去了一次北京。我们参观了symantecvia、大唐电信等大公司,感受了一把大公司的工作气氛;我还去了清华和北大参观,看了“一塌糊涂”和“荷塘月色”中的荷塘,但可惜没有啥特别的感触。暑期调研的队员都是系里各个中心的优秀学生,可惜大家只能维持表面上的团结,私下交流并不深入,从他们身上能够学到的东西比较有限。但还是感谢dian给了我这个机会,有机会见识外面的世界,这是Dian团队队员亟需得到的机会。

 

2006815日,上层软件项目顺利结题,asile毕业,10多位本科生开始暑假,而我则要准备参加H3公司的RCP项目。

 

当时的DSP组虽已结题,但软硬件都未稳定,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当时marilynhyxxl都已经离开DSP组,Gemming对产品化事宜并未重视。我当时对整个系统的信心并不大,硬件的稳定性尚无定论,软件也没有经过考验,要改进的地方感觉有很多,但最后,我还是要离开DSP组,当时我的心情很是矛盾。我有点窃喜,因为我已经陷在这个系统里面太久了,很希望能够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也有点内疚,因为我感觉这样的离开,是在逃避责任,我本应该对这个系统负责到底。

 

当时我们做这个决定,也是想让我和realdodo互换岗位,我去H3组,他来DSP组负责灰度图像打标项目。realdodo在外带项目已久,需要回来体验和帮助团队,而我这个CTO,居然还不懂IPD-CMM项目流程,因此亟需进H3项目锻炼一把。

 

就这样,暑期调研在北京呆了一周,回来处理DSP上层软件一周后,我又去了北京参加H3公司组织的mini project培训。目前为止唯一两次去北京,发生在短暂的3周内,让我有种晕头转向的感觉,卧铺车带来的眩晕感觉,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Mini project培训主要关注流程,通过一个小项目的开发,来辅助大家对流程的掌握。这个培训的层次是非常高的,没有做过项目的同学比较难以接受。我当时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刻,只是在项目过程中回顾一些概念,才能更好的掌握。现在Dian团队的嵌入式项目也有比较隐性的流程,很多组长做第一个项目总是会出些差错,于是总希望dian老师出马,每次开会都希望dian老师能够出席,这固然有组长能力方面的问题,但也跟团队没有形成稳定可靠的流程有关系,新组长们找不到参照点,比较盲目就很正常了。

 

暑期4mini培训后,我们回到了武汉开发,整个暑假我都没有放过假。这是我最后一个暑假,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回过家的暑假。

 

参加RCP项目的,有DSP组暑期实习招收的cmzbsuoluo,还有研究生mefgoldenray,加上数据库组转过来的fwduoergun,配上H3公司派出的老队员yangrh,以及后来才加入的liyongahoo,其中只有mefgoldenrayfwyangrh有过H3项目经验,比起以往任何H3组来说,实力算很弱的了。但大家都很勤奋,而且很主动。刚开始在东一基地,后来入驻东五基地,大家的开发进程平静而稳定。

 

但我自己还是有些心理波动的。yangrh是我们的老队员,他作为甲方的技术接口人外派到团队,由于yangrh从来没有担任过类似角色,因此在短期内找不准自己的定位。yangrh非常勤奋,工作非常细致,而且面面俱到,一时内,我几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我搞不清楚自己是组长还是组员。在一次给dian老师的信中,我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目前为止,我在H3组的作用是比较尴尬的,一方面yangrh作为甲方代表,同时又是我们组的一个开发人员,他一方面负责与甲方交流,又因为他参与实际开发,很多东西比我熟悉,似乎顺理成章的又负责起了组员协调和组员任务分配的工作。可以说,他现在既是项目经理,又是开发组长,但问题恰恰在这里……

 

到目前为止,我都在积极的配合他的工作,但我真的不是很爽,我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我没有办法按自己的思路培养H3组未来的组长们,如果整个项目过程中没有任何改变,我为下一个H3项目的组长人选表示担忧。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大家都早就预见到了,我觉得现在是需要改变的时候了,因为需求分析阶段已经结束,大家对于这个项目要做什么已经比较有把握了。我觉得可以有两种改变措施,一是让yangrh回北京,他作为技术接口人对项目进行远程指导,他在北京也可以及时拿到资源,增进与H3专家的沟通,作用不见得就小;二是我离开H3组,我到另一个组肯定比我现在能起到的作用大。

 

后来dian老师跟我了解了情况,她当然不答应我离开H3组,而是找yangrh说明了情况,希望yangrh回到技术接口人的位置上。而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位置,我到H3组并不是为了使项目顺利结题,而是发挥自己在沟通和协调方面的潜能,培养2~3H3项目组长,dian老师并不担心这个项目是否能如期完成,而是担心项目结题时组长们能否顺利诞生。以往的H3组长,都未能成功培养好接班人,到RCP项目立项时,居然只能将我调派到H3,这是令dian老师很头疼的事情。于是,我问了自己这样的问题:如果yangrh不走,我就干不了事情了吗?我就发挥不了作用吗?如果yangrh能够帮我做我应该做的事情,我不就可以可以有空去做更多自己的事情吗?

 

之后,我摆正了自己的心态,逐渐摆脱了焦躁的情绪,再加上yangrh逐渐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整个小组的工作逐渐理顺了。现在想来,我真的应该感谢yangrh,虽然没有跟他有更多交往,但他真的是个勤奋而且聪明的家伙,他在RCP组的投入,不仅做好了一个技术接口人的本份工作,还作为RCP组一个扎扎实实的开发人员,很好的组织了组内的技术开发工作,使我可以有更多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回想RCP组,有3件事情令我感到自豪:

1. 培养了2个(其实应该是3个才对)华三组组长,这是以往任何一个H3组组长都没有做到的。如何衡量一个组长是否称职?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在我心目中,有个简单的IPO过程,I就是input(输入),O就是output(输出),O就是operation(处理)。从人员的角度来看,组长和组员作为input进入一个项目组,项目结题时作为output输出,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如果O优于I,那这个组就是个成功的组,否则,这个小组,就是个失败的组。组员为什么会感激组长?这个世界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组员在一个小组内没有任何长进,那如何叫人家感激你?!我对RCP组组员的关注的重点,就放在他们如何才能有所得,如何才能有长进上面。对duoergun实施的变向压力政策,对liyongmeffwgoldenray等实施的轮值组长政策,都是这样的考虑。我高兴我能完成dian老师交给我的任务,也相信RCP组的组员们能够体会到用心去培养一个人的乐趣和重要意义;

2. 在异地开发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将交流不便及××××的负面影响,减到了最少;

3. 主动提出削减H3组开支,除了削减每月补助额度,还大力削减了组长的奖金额度,但即使这样,h3组的奖金仍然比嵌入式项目稍微丰厚一些,这种丰厚足以保证大家的士气。

 

参加RCP项目,对我后来找工作帮助极大,不仅让我在项目流程方面领先于他人,而且使我对网络安全有了个粗浅的了解,最终赢得了Trendmicrooffer

 

感谢RCP组的所有队员,他们的勤奋和主动,令我很感动,那个时期我居然忙里偷闲,学习了UNIX网络编程、python语言等有趣的技术,使我知识面长宽不少,我终于搞清楚了为什么realdodo说当组长是最赚的了。

“我的大学回忆——升华”的5个回复

  1. 我正在北京,通过公网也能顺利浏览BLOG聚合,很爽!你的最大优势就是善于培养人,能够乐在其中,咱俩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可惜你留在学校的时间已经以小时计,其他队员又预约了我谈话,我可能没有时间再度与你喝茶。但我相信,我一定有机会去南京的,也一定有机会与你畅谈,到那时,你必将会有更多的感悟和建议,我非常非常期待这样的一天到来……

  2. 欢迎dian老师来南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感悟可以奉献给团队!Dian团队的实际问题,需要拿来主义,希望团队能够用心发掘出站队员的作用,我觉得这一点是团队能够更好发展的关键。

  3. 难以忘记和你一起奋斗的日子,你的IPO理念我也写入了自己的Bolg,我希望,当这个wapi项目结束时,我能自豪的告诉你:xbull,我没有让你失望!

mef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