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3岁,悦然心动3年

儿子忧郁的眼神望着我,双脚夹着我的腰,双手搂着我的臂膀,挂在我身上,央求我不要去武汉。以前这种情况下,只要家人告诉他爸爸上班挣钱给他买车车,他一般就会放手,可是这次连买心爱的车车都不足以让他放弃,他说如果我去上班,他就生气。

他确实生气了,妈妈说他经常在阳台上看着远方,喃喃自语爸爸妈妈不要他了。一直没觉得儿子缺爱,从未离儿子太远,只是父爱无可替代,儿子对我的需要超出我自己的预期。儿子懂事太快,而创业的征程仍然遥远,原本打算武汉的家装修简单点,随时准备去下一个城市,可是今天我决定要在武汉好好打造一个家,给家人一个交代。

下个月儿子就满三岁了,我们的创业也将整整三年。创业就是无尽的追求,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的跨,不进步就意味着倒退,时势在变,用户的口味也在变,选择创业,就等于选择了不安定的生活。可是我不能把自己的不安定,转嫁到家人身上,也很难转嫁到员工身上。

3年了,悦然心动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在武汉本地已经算是一流的互联网企业,但是我们与北上广深的一流、二流甚至三流的创业公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15年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坎,我们能否从一个工作室,蜕变成一个平台级公司,关键就在今年,人说三岁看老,我不希望儿子三岁的时候缺父爱,变成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我也不希望悦然心动三岁的时候仍然看不出格局。做一个工作室,不是我们的终极梦想。

不满足,首先要保持心态的不安定,要精益求精。如果觉得我们产品已经够好了,钱已经挣得够多了,就容易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最终变成井底之蛙。

不满足,要继续保持创业公司的艰苦奋斗的节奏。连BAT公司都在坚持996(早上9点到晚上9点,周6照常工作),而我们的某些同学晚上不加班、平时不思考,这种作风简直比大公司还轻松。人家资源丰富,人员素质高,还比我们勤奋,我们有什么把握赢?

不满足,更需要极具格局观的产品作为支撑,这也是作为CEO的我完成蜕变的唯一途径。格局比努力重要,战略比战术重要,不能用战术的忙碌,掩盖战略的懒惰,如果方向不对,努力越多,错的越多。

3岁,儿子刚刚开始懂事,悦然心动只是黎明前那一束初光,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每个生活场景,机会很多,挑战很大,时不我待。我给自己一个约定,如果到35岁的时候还不能大成,我就停止创业,安心给别人去打工,还家庭以安定的生活,还儿子一个普通的父亲。

离这个时限,还有3年时间,我会拼尽全力!

2014总结

2014年其实有很多时间节点应该写点东西的,比如悦然心动2周年、31岁生日等等,结果都因为各种原因被跳过了,回头来看,很多经历都已经淡忘了,很是可惜,然而,2014年毫无疑问是创业非常关键的一年,很多思考,淡忘下来,才是精华。

创新和创业都是有方法学的

上半年我一直的疑惑是,创新和创业是否有方法论?如何判定自己的想法和策略是否能够成功?如何去开拓一个新的领域,建立一个更有想象力的业务?我们的创始团队都缺行业经验,所以之前的产品都属于通用产品,没有针对行业人群,对比之下,我们的同年级被投企业 房多多 依靠深刻的行业积累,结合建成兄在IT领域的深厚积淀,一开始就能触及到房地产行业的核心问题,高举高打,2年多的时间就已经达到了上市公司的量级,实属我等难以企及的成绩。建成兄曾经建议我把所有传统行业拉出来,然后看哪些行业存在问题,再深入进去,这是找idea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可是我们在Offline的积累几乎为0,这种办法即使能够找到idea,也很难实施(详见感悟二)。

还好读了《创新的窘境》,了解到“从边缘切入”这个概念,正好抓住了iOS 8推出输入法的契机,决定做FancyKey,并成功的做到了美国市场第一名。后来又听了KK的《失控》,发现类似《创新者的窘境》式的创新演进和衰落规律,对于创业其实非常之关键。每一家企业必将走向衰落,已经取得的优势,也是企业的桎梏,所以创业公司永远都有机会。创业企业能够颠覆大公司的关键在于创业公司可以容忍失败,创业公司在大众市场无法取代大公司,所以只能从边缘小众市场切入,最初的产品可能很不稳定、性能也不见得好,但随着技术的成熟,产品的进步,体验可以逐渐达到甚至超过原有产品的体验,同时人也在成长和变化,今天的小众,也许就是未来的大众,当小众成为大众那一天,也就是创业企业取代大公司的那一天。

企业必将走向衰亡,所以我们不用过度羡慕或者担忧BAT的辉煌,在创新规律面前,没有大公司可以幸免,基业无法长青,Nokia已经倒下,IBM、微软则在日落的边缘,创业公司无需忧虑,我们应该尽情享受现在的过程,努力思考,找到未来有可能产生颠覆性的边缘市场,迅速切入。

了解到创新和创业的规律性,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每个月必须去北上广深一次,或者思维沙龙,或者产品讨论,或者只是安静的走,安静的思考。武汉太过封闭,只有走出去,让我自己更快的进步,更多接触思维核武器,才能保证悦然心动能够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创始人是不可再生资源,创业是发挥长处,而非补足短板

我们曾经做过游戏、考虑过做教育O2O,但游戏没有成功,教育O2O甚至还没开始做就知难而退了,我们只有30左右的人,启动一个项目,仍然需要创始人去全勤投入,项目的早期90%以上取决于创始人的知识和阅历(这种情况在2015年会有改观),我们几个创始人没有行业经验,要深入到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是一个很陡峭的学习曲线,即使我们有好学之心,也无法在3-6个月内,去成长到足以领导一个创始项目的程度。

所以游戏会失败,虽然我们做出来产品,成色也不错,但我们不知道怎么推广他,我们可以去学习推广,可是在游戏这个已然红海的领域,等我们学会了,人家已经把骨头都啃光了,我们连见到汤和肉的机会都没有。至于O2O,我觉得Online在里面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根本内容还是Offline服务本身要过硬。

发挥长处,不仅体现在项目立项上,也会体现在项目实施的方方面面。没有一家公司是不缺资源的,大公司也是如此,跟别谈创业公司了。FancyKey曾经看到排名在前面的输入法主打换肤,就有犹豫是否要多招设计师,也尽快设计出更多的皮肤来与对手竞争,可是仔细思考之后发现,一方面设计师资源很难在短时间内集齐,另一方面如果过度依赖设计师资源的引进,可能反而把我们的长处——优质的工程师——的力量给忽略了。最终我们决定不在皮肤上与对手竞争,转而把自定义皮肤这个点做到极致,最终恰恰是这个点击中了用户的痛点,成为FancyKey爆发的关键力量。

我曾经担心不深入到行业,不做O2O,是否无法做出一家足够体量的公司,一度我很想引入行业力量到核心团队,但经过2014年一年的发展,我坚信只做Online的东西,也可以做出一家价值10亿美金的公司,这对于我们首次创业来说,已然是一项非常不错的成绩,用我党的话来说,这就是所谓的“道路自信”吧。

莫忘初心

2014年很多兄弟团队都拿到了融资,尤其是贝贝网拿到1亿美金,于是乎很多人会问,悦然心动2014年有没有进步?为什么迟迟没有过A轮融资?

2014年我们有很大的进步,我们挣到了足够未来3年发展的钱,还做出了FancyKey这个在美国位列第一名的输入法。资本市场的各种新闻,有时候会让我怀疑我们自己的路线是否不够有想象力,对道路不够自信,有段时间我频繁的向成功人士们取经,其中建成兄的建议最为务实——不管未来怎样,在当下,做好手上的事情,每年能够发得起奖金、带得起员工出国旅游,已然不易。当我们怀疑自己的方向时,专注于当下,是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自己的创业初心。

回想初心,我原本觉得自己这次创业,能够做出一款用户量过千万的产品就已经很满意了,我的梦想团队是类似Instagram、WhatsApp这种人数很少,但非常高精尖的团队。目前来看,千万级别产品的目标已经实现,而我们的团队经过2014年的积淀,可以很自豪的说是武汉的顶级互联网团队,对照初心,我应该感到非常有成就感才对。融资的根本目的是支持企业发展,我们一边造血,一边追梦,做得得心应手,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我们都会是一家有实力、有想象力的公司。

2014年已经为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有足够优秀的团队,有良好的现金流,可以支撑我们更快速的试错,我们将不再过度依赖创始人来启动项目,2015年我们要打造一个亿级用户的个性化工具应用矩阵,我们的梦想和初心将在2015进一步升华,我们会成功的!

我们的旅程

【写给公司的兄弟妹妹们,也贴在这里,为了难忘的泰国之旅】

此次泰国之行,看到大家玩得很high,甚是开心,感谢Luke同学的组织,才让我们有了如此难忘的旅程。

去泰国之前,我对泰国的印象仅停留在人妖的阶段(恕本人思想太肮脏,罪过罪过),加上我们有那么多彪悍的东南亚邻邦,比如越南、菲律宾,我一直误认为泰国应该也是民风彪悍,出门带刀那种,没想到去了后,发现泰国人是如此的有礼貌、有涵养、守秩序、心态平和、热爱生活、懂得享受、95%以上都信奉佛教、对王室相当尊敬、对人妖和华人非常包容、K12教育免费、禁赌不禁色、历史上从未与其他邻邦争执也未曾被其他民族征服、与中国关系之融洽。。。种种印象,感觉非常好。

可能因为泰国自然资源丰富、旅游发达,所以过得太过安逸,“泰国人不想太多,问泰国人明天要做什么,他会答不知道”,这可能有点夸张,可是相对来说中国人的压力要大太多,从小就开始各种竞争和学习,骨子里是官本位、尊权术,幸福感比不上人家,那是必然的。

泰国人和中国人孰优孰劣,并不重要,但对我们公司来说,这样的旅行非常重要。

我们是一个国际化的团队,从第一天起我们就做的是国外市场,Luke和我都有很多海外经历,很早就有留学生做实习生,我们一直在Instagram上耕耘,借鉴了Instagram很多东西,尤其是精英化的团队建设策略。

但我们毕竟身在武汉,与北上广深尚且有差距,更何况硅谷新趋势?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国际化的观点和视野。看到泰国人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我们是羡慕嫉妒恨还是不屑?与人妖拍照甚至体验人妖的胸器,是否好奇这个人群的社会存在状态?泰国人不喜欢被催逼,可是面对大量旅客,还是能有条不紊的应对,是否显得很矛盾?在泰国卖假药的刑罚,比杀人还要重,是否觉得近乎喜感?天皇秀各种NB动作加上本人的不幸中招,是否彻底的挑战了你的三观和下限?

不去近身体会,道听途说是不够的,类似泰国的旅行要坚持,我们每年都要去一个不同的国家!

泰国是一次旅行、创业是一次旅程,我们走在认识他人、认识自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