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向麦颖珊学习

    几个月前在网上就看到了麦师姐的报道,看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校旗插在南极上,感觉很自豪。今晚听完麦师姐报告,越发觉得麦师姐很坚强,很有思想。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学习她赤诚的母校情节,学习她一丝不苟、乐观向上和勇于实现理想的生活态度。
    也许连麦师姐自己也没有想到,她在临行前向母校索要的校旗,居然能够带来这么多。学校的礼遇、校领导的关注、校旗被收录校史博物馆……一个长途电话,一份对母校的赤诚之心,为麦师姐赢得了荣誉,也为母校争了光。这就像dian经常说的,惠而不费的事情要多做,麦师姐就做了这么一件惠而不费的事情。再过几个月,我也将成为校友,常常问自己,未来的我将如何面对母校呢?我一直都很喜欢这里,简单、务实、勤奋。记得刚来的时候,经常跟根根、三毛、小龙女宣传我们学校,教学环境、教学设施、食堂是我经常提及的内容,到了今天,这所学校的魅力远不止这些硬件,年轻而不失稳重,勤奋而不失活泼,善于改变,乐于挑战,将是这所学校给过我的一辈子受用的精神财富。面对学校,尚无建树的我,只需像麦师姐那样,常留赤诚感恩之心!有朝一日,定当为母校效力!
    从师姐身上,我看到了乐观、勇于挑战的元素。“每个人都有理想,但很多人都不敢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只是勇敢的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已”,麦师姐的话令我肃然起敬。也许因为自己在农村长大,我感到自己过于稳重,但挑战性和冒险性并不强,很多时候并不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失去了一些一领风骚的机会。我认为一个帅才,必然有自己的思想,必然会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并以此引导、领导自己周围的人。麦师姐就具备了这方面的潜质,也许有些人觉得她太好强,太冒险,但我觉得不管哪个社会,哪个时代,真正一领群雄的人物,必须有足够的冒险精神,有实现自己理想的勇气。

cactus,加油!

    foxmail出问题了,今天一下子收到了cactus的blog上的n多rss订阅,才知道一些她father的细节。
    她father出事的那天,我正好打电话给她,那天marilyn和qja准备把她叫上去吃酸菜鱼锅仔,电话那边的她传来很无助的声音,我就知道她家出的事情肯定是大事,因为cactus一直都是一个乐观、坚强的人,她轻易不会这样的。
    我一直都不太会安慰人。当时我挂断电话前,想到要说点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吃完饭后,还是觉得应该跟她说点什么,但不想问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怕她伤心,就给cactus发了条短信:“take easy, everything will be ok”。后来见了cactus,我只是告诉她,一定要多回家!我做到的,只是密切注意合适她的公司,催促她参见笔试和招聘会。
    cactus一直都是我忠实的饭友和亲密的战友,团队所有队员都难出其右。我只能默默的祝福她,希望她更加加强,能过得更加快乐!

记录一下找工作的历程

    找工作到今天,也有一段时间了,从最开始与nsfocus互送秋波,到后来婉拒nsfocus,再到trendmicro笔试,后来zfan推荐我到MS-ATC做了一场笔试,再到笔试autodesk,随后收到MS-ATC的据信,再到今天,焦急的等待autodesk的二面通知……
    整个过程,我一直很平静。nsfocus是我不忍拒绝的一个公司,也许我应该给他发封据信了,告诉他我已经自断后路。虽然我现在还没有着落,但这样的据信真的能够给我一个心理安慰,就算是惩罚自己好了,因为nsfocus太真诚了,我不想伤害他,不想伤害marbai和wguangdi。
    明白说,我只是拿trendmicro练练手的,去trendmicro还不如去nsfocus,trendmicro笔试的细节已经记不得了,被他一堆iq题、英文阅读理解和网络安全方面的问答题(ex:vista的哪些新特性增强了它的安全性)搞晕了。
    MS-ATC是我本来就没有打算去的,不过既然有机会,还是要准备一下,临考前的晚上9:30收到笔试通知,第二天早上8:00就要笔试,当时我正在hyxxl那里调试DSP程序,当即丢下手中的事情,回到实验室把简历准备了一下,顺便再做了几道智力题——早就听说微软智力题超级变态了——准备只限于这些了。笔试题有三道,分别适于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 in test、pm,一个小时时间,我只够做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那一道,题目很简单,就是要你在一个整数数组中找出所有重复的数字,并填到一个链表中,要求用三种不同的算法/数据结构,在算法方面我只能说黔驴技穷,虽然写了三种算法,但都是用遍历的方法,最多在元素排序、增加标记位方面做些手脚,出来以后,dingwei提到HASH,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但已经悔之晚矣!后来收到ATC的据信,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算法是我软肋,我经常自嘲,我不适合那种算法题,我比较适合做题量很大的试卷,甚至能够既有硬件,又有软件那就更好了,因为我的优势在于我的全面,要是太拘泥于某一个算法,而且只有一道题,那我估计死定了,^_^,所以,当我看到autodesk的题目时,我真的有点开心了,^_^
    13日autodesk笔试,12日我在寝室做了一天笔试题,专门针对autodesk,虎哥当时已经拿到中兴offer,正在犹豫是否签,看到我这么投入的做题,冷不防迸出一句:“终于看到教头开始找工作了”,^_^。当时我有一道题目没有做出来,题目大意是要你定义一个模板min函数,要求对const char*也适用,我当时问虎哥,他也不知道,结果第二天刚好考了这个题,我只能望题兴叹了,当时好后悔(其实这就是c++中的一个简单的特化问题,c++ premier中有叙述的)。我还准备了很多平面几何中的证明题,比如求线段是否相交、点乘、叉乘之类的,总的来说,我真的打算对autodesk孤注一掷了。   
    autodesk笔试题量真的很大,而且几乎牵涉到c/c++的所有重要方面,不过我唯一觉得不够的就是时间,一个基于模板的队列,写了满满2页纸,还有一堆写copy assignment、copy constructor的东西,还考了一堆vptr、vtbl的问题,看来《C++面向对象模型》没有白看!幸亏时间控制得还可以,而且越做越流畅,到最后甚至把那道我甚至已经放弃的算法题搞定了,题目是:把一个二叉树中所有节点的左指针,指向他的父亲,右指针指向他的左孩子,树的根节点的左指针赋为NULL。
    我对autodesk抱有很大期望,我喜欢2d和3d,我喜欢建筑,回想小时候,我经常在家里的晒谷坪上打个小棚子,然后跑到下面去躲太阳,甚至会跑到山上去挖个洞,梦想着过野人生活,^_^,一个人的履历是最终会觉得他的生存路径的,也许瞑瞑中早就注定,我不会留在通信行业。我喜欢coding,我喜欢software engineering,即使以后不能在做嵌入式,我也会义无反顾的!
    PS:已经收到trendmicro的面试通知,下午就是面一把,全当练练嘴巴吧,^_^

第一次和校长同桌吃饭

    具体应该说是副校长,挺有亲和力的,但仍然不会把俺们小辈放在眼里,^_^
    校长跟记者介绍我们团队,理论层次拔得很高,受益菲浅,现在全国都在提实践教学,但真正实践的,就寥寥无几了,能在这个团队帮助dian老师成就这番事业,我感觉很自豪。后来校长同志又去参加另外一个应酬了,接下来就是教务处长在海聊了,教务处长看起来很年轻,理论水平也很高,看问题有深度,我很佩服他对于自己工作的认识:“我们就是在观察教师中间出现的问题,创造条件,让有价值的东西能够得到推广”,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认识,现在的官员能做到这样的,已经难能可贵了。
    不过他对于大学培养目标的看法,似乎太脱离实际了。他说,我们大学培养的人才基础扎实,智商又不低,因此可以成为传统行业的leader和新兴行业的开拓者,我们不是在培养简单的工程师。我觉得这些只能作为目标,在当前教育体系的目标普遍缺失、教育资源普遍匮乏的大环境下,普遍husters就不要做太多奢望了。
    PS:当记者真好,待遇忒高,^_^。

嗯,已经太习惯学校生活了

       本来上午说好跟suoluo、cmzb一起去汉口敲诈asile,但是后来又有些退却了,一是因为人太少,我一个男生,不太好玩,再加上国庆交通状况比较差,去了要花平时多一倍的时间,不过这些恐怕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我觉得自己已经对校园有些依赖了,如果不是必要,我一个学期都难得离开一次学校,对外面的空气,我很难适应。
       看来还要逼自己走出去才行,天天呆在学校,以后怎么面对社会呢,呵呵……

0707开题答辩通过了

    自己对今天的开题答辩还是比较有信心的,题目是“基于DSP与PCI的图形图像标记系统的设计”,答辩老师问了一些问题,其中张江山老师看到我的调频网屏技术,就问我为什么不考虑用抖动算法,虽然我不知道抖动算法为何物,但是上次寻找方向时,坐在图书馆胡乱翻书,不经意的确看到过一篇抖动算法的论文,论文中还有标记效果,乖乖,这下用上了,我就这样回答了他。
    几位老师没有把我问倒,就让我通过了,最后dodo得了最高分,我居第二,他的ppt的确很漂亮,对昏昏欲睡的评委无疑是惊醒精神的良药,多给点分,可以理解!

学生时代的考试结束了

    今天晚上考的排队论,是我研究生阶段的最后一门考试。这个考试很简单,我也比较心急,讨厌考试已久,确信自己不会挂,即使还很有可能搞定一道题,但我已经等不及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把那道放弃了就交卷了,呵呵。像个小孩子。
    考试对于我来说早就变得陌生了,自从保研以来,大多数考试的准备时间都不会超过5天,而且几乎都是开卷,我不知道是我心气太高,还是本来研究生课程本来就很好混,反正是考得很没激情,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搞这种可有可无的考试。
    人生来是有惰性的,考试的过程让我渐悟一些现实。很多人都说读书一定要一鼓作气,把最高学历拿下来,我想,这些人大概就处于我现在的状态吧,事情很多,心很难沉下来,准备一场考试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
不管怎样,我的学生时代应该是结束了,以后也许还会有考试,还会有进学校学习的机会,但是心境和自己的境况毕竟与现在差别甚大,故作拙文,纪念学生时代的考试之结束!

寻找论文的方向原来是这么痛苦的事情

    这两天项目停下来了,我趁机钻进图书馆翻阅了一下《激光技术》、《激光杂志》等我可能发论文的杂志,有一些发现,但整个过程是比较烦闷的,每天看上两三个小时就头昏脑胀,仿佛回到了大二大三时期,那时候为了拿到高分,不得不逼迫自己坐在教室里;现在,为了拿到硕士文凭,我又不得不再一次逼迫自己坐在图书馆了。
    对于自己看到的论文,感觉良莠实在不齐,有一些都有点小儿科的东西居然郝然纸上。
    现状已然如此,我也只能顺应这个潮流,或者说,我应该尊重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骂人是没有用的,沉下心来做事情才能有更多收获!

暑期北京调研——8.7北大清华华三印象

    今天白天我没有跟着大部队去百度,我有一项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代表团队去华三谈项目。
    跟华三的周部长约的是下午2:00,所以上午的时间就空出来了,我和宝贝仔逛了清华北大,到今天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清华的“荷塘月色”和“水木清华”,北大的“一塌糊涂”,任何景点都只有冠以人文才值得留恋,值得回味,清华北大也是一样,华工比起他们来,在硬件上一点都不逊色,但缺的就是这种无形的灵气和底蕴。
很可惜,数码相机的电池没电了,没有好好的照几张照片,以后有时间一定重游清华北大。
下午2:00左右到了华三,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后进了华三,虽然华三的某些手续是比较繁琐的甚至是多余的,比如我们本来想从后门进,它的后门径直通向了前门,但是保安就是不让,一定要我们顶着烈日转到前门进去。但是这种严谨的风格还不至于让我觉得厌烦,我一直都为华为(华三)这样的优秀的中国人的企业感到自豪,他们保护自己并没有伤害到别人,而是为了守住阵地,与电信列强们逐鹿中原,就这一点,他都值得我们IT界人士尊敬景仰。
    周部长是一个很年轻,很随和的人,我们之间交流没有任何障碍,谈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就敲定了项目细节,只要我们准备好了,华三可以随时启动项目,真爽快!
    晚上周部长作东,我们自己在华三附近的一个餐馆吃了一顿,留守华三的兄弟们都到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