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

好久没有看过长篇电视剧,上一次还要追溯到研究生时期与虎哥一起看《新结婚时代》。《奋斗》大火的时候是去年,但我和bb仔现在才看,显示出我们在这方面一贯的迟钝,呵呵,还好,我可不希望在看电视方面领先大多数人。

《奋斗》 ,剧如其名,的确是说几个人奋斗的故事,但与”奋斗“一词的冲击力相比,剧中人物的奋斗显然缺乏一定程度的艰苦性。陆涛不消说,有个房地产老板的富爸爸,还有个规划局的穷爸爸,哪消他奋斗,简直就是龙太子;向南是个白领,刚毕业买了车子(虽然是二手的),稀里糊涂找了个老婆,也是白领;剩下华子境况差一些,但很快就拥有了理发店、蛋糕店和桌球馆等资产;剩下倒霉一点的夏琳,貌似很凄惨,流落到夜店走穴的地步,但人家长得漂亮聪明倔强,只要他愿意,陆涛等一帮龙太子立马愿意为她做任何事情……

所以说,名为《奋斗》 ,实为一堆新新人类的自我表现,自我的个性、洒脱的行事风格、莫名其妙的惆怅,就是这些新新人类的显著特征,如果说他们这也叫奋斗,那我就算是”忍苦负重,含辛茹苦“,^_^

里面唯一能够称之真正的奋斗的,是露露。她承担着家庭的责任,在北京闯荡,唯一但却坚定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接自己的妈妈和弟弟在北京团聚,最终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当她跪在清晨的阳光中向远在天堂的父亲诉说自己的喜悦的时候,我真的感动了。”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目标,你的目标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

加油! 

《质量免费》读后感(3)——管理人员的参与

自从上次跟东大微软俱乐部接触过以后,就没有更新blog,原因好复杂。
今天要总结的是质量管理中的管理者问题,用克劳士比的话说,就是管理者的认知和态度。书翻译得很烂,而且老外写书经常扯了好大一个圈,最后只为了向你说明一个其实很简单的问题,克劳士比用了好大一个篇幅,似乎只在告诉我,对于质量管理,领导者光说支持是不够的,必须有由上而下的行动。最高领导必须有自己的行动。因为质量免费,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境界,光作出指导性的意见是完全不够的。管理者不希望下属说“我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方法行不通”,他们希望自己的下属给出自己的意见,但不是每个下属都能做到管理者所想,管理者必须做出示范。比如装配电视机的时候,为什么有些工人总是把油漆弄损了呢?是不是他们故意要这样?NO!这一问题出现的实质,一是供货商有问题,二是装配间没有给工人足够的装配空间。这些问题,为什么从销售部门发现了问题,生产部门却迟迟没有纠正过来?从装配一线的直接主管,到各层次管理人员,为什么他们无动于衷?
这里的解决方案,就是高层主管要重视这样的问题,并且亲身做出示范,纠正这样的问题,做示范还不够,因为这样会造成事必躬亲的后果,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就是亲身示范后,高层主管要灌输一种主动发现问题的习惯,并对这种习惯进行制度化的激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在体制上保证这样的问题在以后也能得到解决。
总而言之,管理者的实践,不仅仅要解决的当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实践,要能够防止类似问题发生,要能够促使员工去主动发现问题,未雨绸缪,把问题尽早发现,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质量免费。
对于这一点,Trend是做得非常好的,Trend的Change文化,就是促使大家不断去发现问题,去思考如何做才能更好、更省钱。以前在学校做项目,总是觉得甲方变得快,来了Trend,发现Trend变得更快,经常有计划周全的项目被cancel掉或被拿到其他site去做,产品的feature集随着项目进展,增加或者减少都是正常情况。这些情况如果在Dian团队,也许大家都会觉得很恐慌,但在Trend,大家都已经习惯,并随时思考着,如何才能做更快更好的change。
这是Trend生命力之所在,她的骨子里,她的文化里,已经植入了能够促使她主动更新、主动发现问题的元素。所以,我相信Trend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总而言之,文化之优劣就在于,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当下的问题,而是植入一种能够促使组织主动发现并解决类似问题的元素。这一点回到Dian团队的规范化年,就不难理解我为什么会在上篇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团队现状的忧虑。过去刘老师事必躬亲太多,现在开始讲体质化,但体制化会不会限制大家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体制如何制定,是需要认真思考,需要实践出真知的,匆忙之间在一年之内搞标准化,也许能够解决当下的问题,但能保证启发式的解决未来的问题吗?我表示担忧。

《质量免费》读后感(2)——质量管理成熟度表格

经验是很重要的东西,在规范形成之前,我们都是凭经验做事情。我们都在经历着“尝试”→“经验”→“规范”的过程。在Dian团队时期,我所写的《组长必读》,就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很高兴团队有人觉得它还不够详细,还需要上升到“规范”。这真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同样,在质量管理领域(当然,这绝不仅限于质量管理领域,在过去的Dian团队,这种事情一再发生了很多次),在规范制定出来之前,很多事情的推动都依靠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的已有经验、个人魅力和说服技巧。如果人们敬仰或者喜欢这位管理人员(比如我们敬爱的刘老师,^_^),这件事情就会执行下去,这件事情的结果显示了该做法的正确性,但并不一定能够保证管理人员能够维系这种良好态势,更无法使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巧得到继承和发扬。最终,非常努力而且勤恳的管理人员成功的工作,并不能为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产生更多机会,从而使得管理人员深感挫折(多少次顿呼“我不在,团队就要跨了”的刘老师,就是这样的管理者)。

克劳士比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经验性的质量管理经验,上升到规范阶段,而且这个规范不是死的规则,而是一个可以不断循环改进的规范,这个规范不仅为质量管理人员指明了方向,而且给了大家自由发挥完善的空间,从而使得质量管理成为一个有趣的过程。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成熟度方格分为5个阶段:不确定期→觉醒期→启蒙期→智慧期→确定期,我想,在这里把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列出来,是没有意义的,等到哪天真正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时候,我会去参阅这本书的。

这里,我想针对Dian团队做一个案例分析。过去的Dian团队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一个典型的处于“不确定期”的组织。表现形式如下:“,那就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到处都有。每一个问题都被视为是独特的,即使以前曾经碰到过类似问题。问题滋生问题,而缺少一套可以公开改正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造成了更多问题,进而在管理层造成情绪问题。大家的问题如今变成对人而非对事,造成困难重重,个性变成解决问题的最主要因素。这种情形有时会造成不合理的开除和辞职,因为大家已经无法有系统地研究状况和解决问题”。“知道他们有问题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虽然他们知道这不是由于他们工作得不够卖力,可是大多数人对于需要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能维持运转这点,感到十分沮丧”。

现在的Dian团队处于不确定期向觉醒期转型过程中,标准化年是个机会,但我很担心大家到底怎么理解标准化,千万别为了标准而标准,千万别因为标准而限制了自己的创造力和灵活性,毕竟,我们不是企业。

《质量免费》读后感(1)——质量就是满足要求

《质量免费》的大名早在入职的时候就听说过,当时Tim鼎力推荐,一直想看,但一直未能付诸行动,这本书号称引发了美国、欧洲的质量革命,被译成25种语言,全球销量达250余万册。

过年回家之前买了一本,在家基本上没有时间看。这本书虽然是经典,可惜翻译得太烂,好多地方作者自己都没看懂,而且翻译的相当僵硬死板,非常之不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唯有细细思考,才能有所得。所以写下些读后感,为自己留点记录,也为有心人留点启发。

该书前两章,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给出质量的定义,并批判质量管理的五个错误观念

1. 认为质量意味着好、奢侈、光亮,或者份量

质量强调的是事物的相对价值,所以我们会说“好质量”、“坏质量”,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词是“生活质量”,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仅仅停留在对生活的憧憬和漫无边际的意淫中,而根本没有去界定这些事情。克劳士比把质量定义成“符合要求”,这一定义使得很多原本很难定义把握的事情,变得具象化。比如生活质量,就必须拿出诸如收入、健康、污染程度等指标来衡量,没有符合要求,就是没有质量;质量问题,也就是有没有符合要求的问题。克劳士比的定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质量世界的门,整本书围绕着这个定义,从而有了新的深度和意义。

2. 认为质量是无形的,因此也是无法衡量的

正因为克劳士比把质量定义为“符合要求”,因此质量变得可以衡量,质量成本就是它的衡量工具。质量成本包括预防、评估和故障等。

3. 认为有一种经济质量的存在

翻译得太烂了,没看懂啥意思。

4. 质量的一切问题都是由工人,特别是制造工人引起的

质量问题,管理者要负全责。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质量问题也是系统问题,工人只是中间的一个环节,因此设计、制造、物流、后勤保障及管理部门都必须对质量负责。前几天工作中,我负责部分文档的质量控制工作,由于疏漏,结果文档中出了几个细节错误,结果我不得不向manager解释,然后又要通知文档撰写人员修改,文档撰写人员的manager觉得已经release的文档不应该修改,于是又电话给我manager确认,我们又为了保证文档的正确性,只好组织大家更大范围内对文档进行reviewo shit,本来简单的问题,结果牵涉到很大面积,花了很多时间,还影响心情。虽然这个例子在这里不是非常合适,但至少说明,这本书虽然主要是研究制造型企业,但对IT企业仍然适用。

5. 认为质量问题的根源在于质量部门

这部分的理解同第4点。

家,始终是要回的

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次回家。

回去的时候,因为雪灾,火车晚点,在南京火车站从下午4点等到晚上10点,然后回家睡了一觉,第二天5点半爬起来又跑去火车站等到下午4点半,才爬上了一趟顺路车,本来16个小时的车程,跑了26个小时才到株洲。没有座位,除了在餐车里面混了几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过道里面度过,这种时候,心里感受真的好复杂好复杂,最多的是对处境的无奈、有时候也会后悔这次回家,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一旦停车,车内就会骚动,其中一次停车,甚至还跟乘务员发生了冲突。

好歹回到了家,结果大年三十家里停了电。没办法,谁叫我家那位置那么不起眼,关键时刻,只能被冠冕堂皇的“照顾关键地方”政策牺牲掉。

回来也不太顺利,回来前一天,因为天气太冷,早上骑摩托车送姐姐冻感冒了。乱七八糟的株洲火车站,一开始卖票票就没有了,多花了200买张黑票到杭州东站,杭州东站混乱程度比株洲站有过而不及,广场上那些长途汽车公司都是tmd私人转包商,票价高不说,车只走到南京高速路上就把我们扔了下来,nnd害我坐了一个小时公交才到家。

……

虽然这次回家真的很艰难,但我相信自己肯定不是最惨的。比起直面雪灾的其他人,比起更多大年夜还奋战在救灾前线的人来说,我是幸福的。我的牢骚,不是针对这场天灾,也不是针对我自己的遭遇,而是针对这中间遇到的某些人的道德败坏和趁火打劫行为。我度过了一个很享受的春节,好多年没有这么多人一起过年了,遇到的很多朋友,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多思考,雪灾,从某种角度让我感觉到回家的伟大,回家的必要。

大概是因为生活在南方吧,我很喜欢雪的,只是这场雪太恐怖了,N多人的回家梦想被他破灭,中国电力系统的战略性缺陷也暴露无疑,中国骨干电网之脆弱、应急备份能力之差,真是令人发指,要是哪个国家掌握了控制天气的技术,只需给南方下场大雪,整个南方立马歇菜,中国也就可以轻松拿下了。可怜的垄断企业们,你们还是应该在赚得盆满钵满之余,要把基础建设搞扎实点。

今天下午的火车,希望一切顺利。

 

中国电信的服务真是垃圾

我续租了同事的房,他把电话和宽带留给我了,现在想去注销掉,发现中国电信的服务真是繁琐的一拉糊涂

昨天电话咨询了一下,要取消电话,大致步骤如下:

1. 这个月打电信的服务电话登记取消电话和网络服务,需要身份证信息;
2. 下个月需要带机主身份证原件到电信营业厅注销电话和网络服务,注意,打服务电话只是登记,这一次才是真的注销;
3. 还没完,下下个月还要去一次电信营业厅,把下个月的资费交清,把电话机和网络猫还给电信。
我都无语了,中国电信的服务真是烂的一塌糊涂,而且还有,当时开通的时候签的是两年的约,现在不满两年就要cancel,需要把两年之内的来电显示费补齐,每月6元,真是霸王条款!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堂堂中国电信居然还是这么低的效率,真不知如果中国完全放开电信服务市场,中国电信还拿什么跟别人竞争。作为一个电信专业出生的人,我真为中国电信的低效率感到羞愧。

7月2日到1月2日

7月2日入职,随即进入漫长的作息和环境适应期,工作三心二意,下班走得比老大还早,回家做CAD,迟迟找不到自己的价值点,思考和身体双重郁闷。其实我一直都是不太自信的,初高中因为身高长相,大学在Dian团队发达了一把,出来后发现技术和管理都落后他人很多,于是有进入另一份不自信的危险

幸亏有时间这剂良药,还有bb仔休戚与共,才不至于让自己倒退

慢慢的学会朝九晚五,放弃CAD更是让我顿时解脱,有时候回家就看电视,后来发现电视看多了影响睡眠,于是改由看书。《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秦汉史》、《宏观经济学》、《霍英东全传》、《新股民入市十日读》,不多不少,刚好填满寂寞和迷茫

整个半年,几乎每个周末都出去会友,有时间就到处闲逛,希望与社会保持更加紧密的接触,可惜大家总会有自己的生活,而且南京熟人实在少的可怜,于是乎最近出去好少,只有前天linksheep从上海来,见了不到30分钟,算是对我这南京孤岛上老牛的慰藉。

可能我真的应该结识更多网络上的朋友

我都不知道这些年大家都在思考啥问题,愚钝的老牛从吃饱穿暖出发,到自己的事业,再到资本市场,都想着试一试、捣一捣,结果是,晃荡了好大一个圈,最后发现鼓掌难鸣,略有所得,也只能跟bb仔说。hyxxl说他回绵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build自己的圈子,我又何尝不是。决定来南京时的孤胆英雄情节如今已经力不从心,真羡慕hyxxl可以轻而易举的搞定生活

bb仔父母已经逼婚多次,可是我哪里会有心情结婚呢?毕业才半年,生活还没有找到重心,结婚对我来说,是个最凄惨的解脱

爸爸妈妈如今已日见老态了,明年的最大愿望,就是给老爸老妈盖房子,呵呵,虽然有点老土,但这就是传统世界里的追求,有这样的追求挺好的,按部就班,不会有迷茫,人的烦扰,其实都是因为不安分,我就是这么一个不安分的人

下一个半年到底会怎样?天知道!我能肯定的,是继续积极的生活

真正体会到了看病难

上次腹胀,去了一次医院,花了370

今天又去了一次,花了270

我这都是小病,要是大病一场,估计要叫我破产了

IT业好歹算薪资还可以的

很难想象如果工资低点,又没有医保的人,还怎么活下去…

看病难,我是真的体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