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进趋势的时候大老板说过,现在已经不是Commander的时代,而是Coordinator的时代,意指manager们不能用命令的方式来执行项目,而应该用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来解决纷争,进而引导大家来完成工作
当初我对此深为赞同,但现在我发现这中间需要斟酌的点太多
首先,就是要避免“议而不决”。一帮人每天都很忙的开会,气氛非常热烈,可是迟迟没有结论,大家不断有新想法,也不断有外部人员掺和进来。当然有想法有输入本身不是坏事,可是当各方都无法说服对方的时候,就意味着需要一位Commander出现来结束这场争论。vision和执行本身就是矛盾的,理想情况下需要大家找对vision才来执行,但如果vision本身比较难以达成,那就应该配合一定程度的执行,大家看到一些原型后再来做选择,而不是只有会议。始终停留在vision的争论的结果是,最终大家都炒累了,结果鉴于schedule的压力,最后不得不匆匆决定,当初的vision被往到了脑后,最终的选择已然不是最佳选择,只要meet schedule就行。如果提前执行,至少在schedule上有自由空间!
其次,是做决定的人,并不是最了解产品的人,可是为了照顾相关部门面子,又不能采取有针对的培训(以免让对方感觉尴尬),结果就是大家都明白,就是做决定的人不明白,会议烦冗拖沓,大家都陪着他温故知新,浪费大家的时间。对此种问题,要么找合适的人来参与,要么有Commander果断采取措施,抛开面子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尽快补充相关人员的知识
最后,讨论不能老是避重就轻,不能把最难下结论的事情留到最后。这种做法本质就是掩耳盗铃,自我逃避,花费大量时间讨论粗枝末叶,结果回到关键问题后,发现之前的假设都被打破,于是又回去重新修正,这是很磨人的过程。这个问题再碰上shedule压力,结果就是草草的在关键问题上下了结论,后患无穷
那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leader,这里一篇文章提到了collaborative leader的概念,我觉得挺好,我的理解,coordinator就像一个润滑剂的作用,他始终不是发动机,而collaborative leader则仍然强调自己是一个leader,强调自己作为发动机的本质,把commander的责任留给自己,以collaborative的方式,让一切资源为我所用,帮助我做最好的决定
“Commander vs. Coordinator”的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