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队分组名单及时间安排

发信人: xbull (我很笨,我是一只小小猪), 信区: dianprep
标  题: 重要通知!!!
发信站: 喻信星空 (2004年11月27日10:18:40 星期六), 站内信件

                   预备队分组名单:

A 组:略去
B 组:略去
C 组:略去
D 组:略去

有想要换组的,可以在本周例会上提出。

                   预备队本学期时间安排:

13周:    确定需求,即每个人必须确定好自己的程序要实现哪些功能, 而且我希望大家
         能够”发明”一些新功能出来. 13周交周报的时候必须提交这些功能的详细描述
         考虑到13周还只剩2天,这个提交工作可以推迟到14周周三前。

14周:    设计自己的程序, 必须画出相应的程序流程图, 由于这个程序本身比较简单,
          所以没有必要把设计工作分太细, 直接做详细设计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
         希望大家在14周对这个程序要用到的一些 C 语言知识进行预习或者复习。
         14周周报必须提交各人设计的程序流程图。

15~17周:三个礼拜完成编码工作. 注意编码风格.

18周:   代码REVIEW, 首先各个小组内部进行代码的互相REVIEW,然后每个小组选派
         一名同学的代码作代表,到时候我将组织一线队员对大家的代码进行
         REVIEW。每个人的代码都必须上交。

19周:   写总结. 字数不限,体裁不限,主要谈本学期的收获和建议,当然还有下个学
         期打算。

20周~:  放假!!

预备队成立大会会议记录byttlee

注:ttlee是我做教练的时候的第一个女生,当初她加入预备队时的申请书写得非常漂亮,但很可惜她最终由于兴趣问题离开了团队,非常感谢ttlee给我们留下了这篇详尽的会议记要,虽然已经过去近两年,但一切尚可回味,如果ttlee有幸看到这篇帖子,你会记得起当年的你吗?

发信人: ttlee (ttlee), 信区: dianprep
标  题: dian预备队成立大会会议记录
发信站: 喻信星空 (2004年11月08日16:37:0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会议时间:2004年11月7日晚18:45
会议地点:西五楼206
应到人数:13
实到人数:10
主持人:xbull
会议记录:ttlee
    会议的开始由主持人xbull欢迎了大家加入dian这个大家庭,并且就"培训目的","Dian的性质","培训内容","对个人的定位"四个方面分别做了以下论述:
1.培训目的:寻找方向。
xbull先从个人的经历指出许多大二的学生很茫然,大一或许由于高三的惯性还好好学习,但是到大二会懈怠和丧失方向,许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所过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Dian就可以给大家这样一个方向.同时为DIAN的一线队培养高质量的后备力量。
2.Dian的性质:培养精英的团队.
xbull特别强调是"培养"而不是"精英"的团队,意即告戒大家初进时觉得自己许多东西都不会不要紧,重要的是出去的时候成为精英.并且还分析了dian与普通社团的不同,普通社团多是自发的,但dian是真枪实战的接客户的项目,是有需求的,要承担责任.
接着,xbull就"何为精英"谈了自己的看法:
(1).有良好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2).学会独立思考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是能力,更要是习惯.许多东西在不深究的时候并不能发现其背后更深入的东西.
(3).与人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3.培训内容:驾驭C语言的能力.
在这次会议上,xbull布置了本学期预备队员的作业:
内容:用C语言模拟桌面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表的操作,包括查询,修改,插入,删除,排序等基本操作和增减字段,数据加密等高级功能.
具体要求:
*不推荐使用Windows图形界面,使用命令行输入,注意对非法输入的处理和
提示信息.
*自由设定表的内容和结构.
*数据必须从外部输入.
*算法选择.最好把数据结构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
*代码规范化.(这一点dian老师也着重强调,并且说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要求大家把代码规范化问题摆到一个足够的高度来认识!)
*不要有两个函数的长度超过100行代码,代码注释不低于30%.
4.对个人的定位.
xbull表示对于预备队队员的问题一定耐心细致的解答,有问必答.并且表达了自己想大家跟他成为学习和生活上好朋友的希望.
会议的最后,dian老师给出了三点补充:
1.要求严格.虽然预备队成员可能是低起点,但是要求一定要严格,而这种严格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大家培养成为精英!要大家都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因为在这里你的代码会接受所有人的评审,大家会尖锐,深刻,一针见血的提出你的问题.当然这些对于个人的进步也是很有帮助的!
2.培养讨论沟通的习惯.每周日晚上的例会必须雷打不动.只要有两次未参加例会的同学视作自动退队.并且希望预备队队员有良好的与人讨论沟通的能力,在沟通中学习和成长.讨论中做到你优秀但不骄傲,你基础稍差但努力提问.
3.预备队的前途.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要由教练考察个人的业务能力,人品,态度,工作习惯和作风.并告诉大家:好的态度会赢得机会!希望大家不急不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会议在大家对dian预备队生活的期待和信心中圆满结束!

※ 来源:·喻信星空 eibbs.dhs.org·[FROM: 222.20.73.204]

预备队讨论会记录(2004.11.14byliyong)

发信人: liyong (liyong), 信区: dianprep
标  题: 点预备队讨论会记录
发信站: 喻信星空 (2004年11月14日22:53:44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点预备队第二次会议记录
时间:04/11/14
地点:西五206
参会人员:刘玉老师,颜庆华教练,预备队全体队员。

会议内容与议程:讨论,交流预备队作业

1. 作业时间安排与任务计划。
2. 肖振宇同学发言
3. 李勇同学发言
4. 老师,教练点评,总结。

一、学习时间安排及任务计划
      1.12――13周:学习领会代码规范相关资料
               14周:开始作业
      2.检查督促办法:
           1.  准时提交周报。
           2.  分批量检查完成情况。

二、肖振宇同学发言(技术指导)
      1.  解题
          逻辑结构:线性结构处理链表。
          存储结构:结构体设计,十字链表及相关操作。
      2.  加密算法自选。
      3.  文件INPUT与OUTPUT 的处理
          在文件开始处存储结构体,链表等相关信息,方便只把链表的数据域存入文件中(不保存链接地址信息)

三、李勇同学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
      1.对自己的要求
      2.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希望。
      3.具体的时间表的安排。

四.点评
      颜教练:   
      1. 作业相对繁琐,一定要做深入思考
      2.在处理链表时要”慎待”指针
      3.内存分配与回收问题
      4.勇气于人生很重要,肖振宇和李勇今晚的表现值得肯定
      5.完成作业时要了解软件设计的全过程也十分重要。

      刘老师:
      1  一定要在预备队中形成讨论气氛
      2.在点团队里干学技术?NO!!!要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体验开发项目工程的全过程,         重视点提供的交流机会,快速提高自己的开发能力与水平)。
      3.肖振宇同学–谦虚难得,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4.要大胆的say自己的想法.

※ 来源:·喻信星空 eibbs.dhs.org·[FROM: 222.20.74.206]

原今天重新看了以前的帖子,发现自己好拽

    今天看到DianPrep上的帖子,简直不能忍自己了,发现自己好拽的样子,liyong、nevsaynev等牛人都未能幸免,难怪chenjianwu说我当了教练后就摆起架子来了。
screen.width/2)this.width=screen.width/2; >
    当时真是年少无知啊,我是和众多队友们一起成长的,我得到的远比我付出得多,感谢大家带给我的进步,同时也向曾经被我“拽”过的兄弟们道歉!

原是时候总结一下预备队的生活了

    最近经常很伤感,越来越留恋起学校的生活,越来越喜欢回味过去的生活,可能是自己还不够充实,有句话说得好,说是人的心脏分成了左心房和右心房,一个心房里住了天使,另一个心房里住了魔鬼,如果你不让天使常驻,魔鬼就会趁虚而入,占据你的全部,我似乎有点着魔了,呵呵。
    但是,有时候也在想,回味过去也不算坏,有总结才有进步吗!

    所以我想把自己担任预备队总教练这段时间总结一下,在这里留下我的回忆、教训和经验,希望可以给自己,给众多预备队毕业的兄弟们一点可以分享的果实,这里就先开个头吧。
    首先,我要感谢cactus和qja两个活宝,是他们提议建立预备队,而且是他们提议由我出任预备队总教练。记得那天,是我第二次去梧桐雨喝茶,大家没有办法说出什么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只是希望预备队可以成为二线到一线的一个缓冲池,希望预备队可以减轻一线队伍在培养人方面的压力。    
    第二天,dianprep版就成立,dianprep版第一帖就宣布了预备队的成立,并宣布了对我的任命:

    screen.width/2)this.width=screen.width/2; >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注意,上面图中dian的签名档还只有两句话,^_^)

对招新模式的思考

另外,我对目前团队的新的招新模式还是比较担心的,我们寄希望于招技术牛人,招有基础的人,而教练组只负责思想培训,这样可能会有很大问题。我相信感情留人,武汉这个地方的机会迟早会多起来,而且现在很多大公司都比较注重实习生招聘,我们不是在跟什么创新基地竞争,我们也将不是众望所归的学习乐园,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除了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大学研究机构外,还将包括微软、IBM、华为等等大公司,设想一下,等到他们都有了基础了我们才来招他们,那个时候他们将在大公司、清华实习和Dian团队之间抉择,他会选什么呢?

牛人流失是迟早的事情,关键在于我们能在他走之前让他留下点什么,肖、单、吴走了,接下来,李也将离开,不过我们很高兴,因为肖、单、吴,包括李,都已经或者说都将为Dian团队留下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回头想想,如果当初预备队没有花费一年时间让肖和吴“白白浪费资源”,等到电赛结束后,他们保研也尘埃落定了,清华和中科院在召唤,他们最终会留在团队吗?更何况李,那是刘老师开了好几个绿灯,才有了他今天的成绩。

大家想,是什么留下了他们(肖、单、吴、李)?是刘老师个人魅力?是Dian团队集体魅力?

每个人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都会有一个开始,即使是肖、吴,如果当初不是在预备队大家看到过,他们到了团队也总会有一段时间适应时间的,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留在一个地方,就会有他的感情、习惯和他可以找到的自信,我觉得肖、吴留在团队是这种感情、习惯和自信的延续,而不是其他。

我不是预言家,但我想预言;我不悲观,但我也不乐观;不在其位,我也只能发发见解而已,希望dodo能够做好。

学校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他容许你尝试,容许你失败,还有一年就要离开这里,开始有点留恋了。

适当的以个人、个人兴趣为中心,是美国和美国教育成功的根本原因

    今晚听美国rose-human学校宋健健教授关于他们学校培养工程师的讲座,他介绍了很多他们学校的培养措施,以及project、presitation、business plan等等,特别经常提及的字眼是intrest、passion云云,从中,我看到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美国大学本科生,我这个中国Number 5的名牌大学本科生自愧不如。
    我们应该反思其中的原因。
    中国的传统教育和义务教育都很强调“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上缺乏理性的探索。就像欧洲的中世纪与中国的春秋战国相比较的一样,欧洲中世纪什么都紧固,但唯独不紧固人的本性,反而追求人的天性,追求真理,所以欧洲中世纪诞生了一大批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比如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等等;但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虽然号称“百家争鸣”,但争鸣的都是些伦理规范,告诉人的是该怎么做,而不是存于万物之中的真理,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留给了中国人太多的规矩,人们都按规矩办事,却越来越不尊重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兴趣和激情。
    就像如今的大学教育,学生们普遍处于随大流、看形势走的境地,大家考大学、考研全都忘了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各个名牌大学的定位都往“世界一流大学”奔,却忘了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使命。有人戏称华工为“关山职业技术学校”,一直依来我一直引以为耻,但现在看来,虽然不承认是事实,却惊呼广大中国的确应该有这种更坦荡、更现实的定位。名牌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是针对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中国在这两方面都很缺。上次看到日本教育方面的报道,日本好像有个北海道经济学院,是一个处于职业技术学校之类的学校,但是它却培养了绝大多数目前日本比较知名公司的总裁、董事长等等人物,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于名牌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定位是比较统一的。
    所以,关键问题在于中国人始终拉不下脸皮,不尊重个人兴趣,盲目追求所谓的“共产主义理想”;不肯拉下脸皮承认教育体制和教育水平的落后,盲目的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结果是既没有优秀的一流大学,更没有像样的职业技术学院。可谓呜呼哉!

换种方式生活,原来是这么爽的!

上次dodo说团队中的很多项目组长,太专注于技术,总想把所有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众事躬亲,很累,而且也找不到时间来做一些架构的事情。
我觉得我还不至于把组员排斥在核心技术之外,但我作为主力参与了核心技术的设计和规划直至实现工作,我一直觉得这些工作自己不参与,是不能把握好项目的进度,也无助于自己知识增长的,但这样子也会有一些小问题,那就是我缺少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构架知识体系的时间和精力。
今天,我尝试着不去管太细节的东西,把所有事物委托给asile,我只提要求,并给他们做一两个示范,然后就任由他们自己发挥了,我自己则躲在我的小窝里看看《Essential C++》,学习一下自己感兴趣的linux,甚至把cactus的《华夏人文地理》借过来看了,嘿嘿,感觉真轻松。
轻松而充实的一天过去了,原来要轻松会是这么简单的!我们真的不缺机会,很多梦想得到的东西其实只要稍作改变,或者稍微转换一个角度看待它,它就会变得非常轻松,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愿意改变,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所提示的那样,到底是想做哼哼唧唧,还是嗅嗅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