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快就见到steve和jenny了,^_^

真的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可以见到steve和jenny,非常enegetic而且nice的两个人,是他们造就了趋势科技,如今,steve已经退居二线,jenny的妹妹成了Trend的CEO,但别以为TM是家族企业,TM是个名副其实的global corporation。 

steve两年没来南京了,这次他们转遍Trend全球各个分站,主要是做三件事情(我的理解):一是简要回顾创业史;二是宣讲趋势4C1T文化;三是听取员工声音。具体内容就不说了,大家从《挡不住的趋势》里面可以找得到,我所感触的,是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重视,jenny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现在公司大了,可能很难找到当初那种家的感觉,但我们真的希望可以跟大家都见见面,聊一聊”,公司大小都各有长处,回顾过去,取长补短才能更好的发展。TM现在的状态非常好,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更多的老板想到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但能够想到回顾历史,强调文化,是一种更有眼光的做法,也是我越来越看好趋势的重要原因。

创业过程,我们经常要在金钱和理想(文化)之间抉择,在公司,理想(文化)归根到底是为赚钱服务的,但在学校,则必须反过来。什么是最高境界?那就像TM这样,赚钱的同时,绝不丢弃理想(文化)。

欢迎丁丁和jerky来访……游总统府

丁丁就是小姐夫了,呵呵,第一个来南京的家人。陪丁丁去了总统府,真的是个好去处,明清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重大历史阶段,都浓缩在1万平米的面积内,乾隆皇帝题写的“惠洽两江”、历届两江总督的办公地点、被清朝毁掉的太平天国天宫的遗迹、被曾国藩削掉一半的棕×亭、蒋介石办公室、蒋介石为自己预备的防空洞、国民党逃跑时未来得及的日历……这里的每寸土地,都沉积着历史的厚重。建了再烧,烧了又建,看到总统府里四处可见的现代建筑印迹,难免有几许对古人古迹的怀念和唏嘘。人类就是这样,不断创造,又不断毁灭,却又继续创造。这里,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浓缩画卷,随着台湾问题的走势,这里更将在未来呈现更重要的历史意义。

有趣的是,国民党政府最高行政机关(相当于中共的中南海?)的设计和建造者,居然是我的茶陵老乡……谭延kai,他官至国民政府主席,算是个人才!

 今天到访的jerky,来得好有点突然。还是那么俊秀,只是身体大不如前,走过几条街就顶不住了。不过很高兴他有意向到南京(对TM有意向哟)工作,希望他能成功!

跟jerky谈到了IT人士心理和生理上的亚健康状态问题,两人很有共识,在此建言所有尚未踏入工作岗位的朋友们,不管在哪里,都要注意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在加班很普遍的IT行业,大家的健康状态真的令人担忧。只是更多的人习惯了现有的生活,只要生活还能继续,就不太想到去跳槽,去寻找更好的机会,但对现实的不满,却难免发生更多的牢骚,于是乎进入一个死循环:不愿意改变 -> 不满足现状,发牢骚,业绩受到严重影响 -> 心理变得脆弱,体质的下降,业绩平平,更是使人缺乏改变的信心和勇气 -> 不愿意改变。陷入这个死循环后,只会是无尽的抑郁和挫折感,后果会相当严重。

希望大家能够互相共勉,一起维护好IT人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至于我自己,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充实连续的双休,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最近看对话节目,有趣的发现好多创业者(武汉红桃K主席、史玉柱等)都非常之崇拜毛泽东,而且都把毛泽东的若干战略(比如:农村包围城市)运用到商业中,甚至性格上,都有着毛泽东的大气磅礴。

我将花半年的时间,好好研究毛泽东,学习毛爷爷。此外,还将好好研读孙子兵法、经济学基础知识,若有所得,会在我blog上及时发布,希望大家多多赐教。

第一个礼拜上班,就加班了~~

呵呵,dian刚刚在团队描绘了TM的美好生活,结果就加班了,有点像一个传说很高尚的家伙,正在众人夸耀的时候,突然间拉下裤子,肆无忌惮的开始小便

不过,加班也不算坏事,至少可以调休吗。第一个礼拜上班,对windows mobile的调试环境实在是不熟悉,而且文档也缺得很,一个礼拜下来只在about对话框上添加了几行字,暴汗!即使项目组不安排加班,我也准备周末来补补课的。TM的代码跟以前smant在软件组留下的代码有几分相似——几乎没有注释,不过代码质量真的不错,几乎可以做到70%的自注释,所以看起来不是很累,再加上一些很成功而且常见的设计模式的运用,使得研究代码的过程充满乐趣。上次与llyy聊天,谈到团队继承的两大要素:团队和代码,的确很有道理,TM这两大要素都有,只是文档还不够完备,Dian团队在团队方面有着“流水的兵”之先天缺陷,要始终注重梯队建设;在代码方面,Dian团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最起码的,要统一代码编写风格和注释风格(至于设计,更多是考验组内的architech的能力);在文档方面,Dian团队做得很漂亮,只是别只注重给甲方看的文档,自己看的文档更要做好,做漂亮,不仅要做好技术手册,更要注意配置文档,使用手册等等过多依赖言传身教的资料的文档化

再说说开发模式,TM的开发模式还是比较传统的(相对于目前流行的敏捷模式而言),瀑布模型,实施细节与Dian团队的相似度非常大。TM的具体过程非常自由,不会过多限制细节,所以RD可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单元测试都是RD自己保证,不会像H3那样做那么正规的覆盖率检查,总的来说,相比与H3,TM是假设一堆牛人在干活,责任心和个人能力是这种看似松散的开发模式能够玩得转的两大法宝。与Dian团队饿开发相比,TM最大的不同在于QA职能和重要性的放大。QA与RD相比,编码能力和设计能力肯定不如,但是知识面宽,测试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QA的职能范围贯穿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与RD基本持1:1的比例,主要负责测试工作,参与review,监督RD输出,协调测试资源,保证项目按照TM流程进行。Dian团队可以考虑借鉴这一点。团队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强悍的编码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想做开发人员,我们必须有人专门来关注项目的质量问题!

别把自己当新员工看待!

刚才看了dodo的blog回忆smant那一段,回了以下一段话:

工作了以后我发现,做到能跟人心平气和的交往还远远不够,当所有人跟你一样牛的时候,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这可以说是我最近真实感受的概括。TM牛人太多了,太多太多了,新人里面,与我旗鼓相当的大有人在,更何况我还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会与众不同的人,还得通过一些特殊途径去表现自己(比如篮球)。

以前在团队的时候,能够比肩争斗的当属dodo,如今想来,感觉当时那种一山不容二虎的架势,其实多么幼稚。在团队的时候我对团队的水平始终持保守态度,但没想到出来以后差距会如此之大,只能说,我们要走的路真的很长。希望Dian团队的兄弟们要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要始终提醒自己,学校与社会的差距是很大的,不要满足于既有成绩,在完全鹤立鸡群于hust之前,不要松懈!

我觉得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了TM,我现在每天都要告诉自己,别把自己当学生,别把自己当新员工,不要祈求他人的帮助,要认认真真,充满自信的,以co-work的方式,做好工作。

回顾一下上周的新人vs老人篮球赛先

嗯,42 vs 30,我们输了。毕竟第一次打球,大家还不是很熟悉,我时而控球后卫,时而得分后卫,本来身体很累的,但凭着一股必须做到最好的激情,运动激素在这一刻分泌异常旺盛,坚持打完全场,胜利拿下了新人队几乎一半的分数。赛后近30人TMers评选当场比赛MVP,凭借着新人队人数的优势和众多huster(TM的huster很多的,以前光hust就要招10多个,只是现在越来越少了)的支持,我赢得了MVP头衔。

终于有个场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篮球真的是我的好朋友,没有辜负我大一大二投入的那么多打球时间。到了一个新环境中,其实是一个丢掉过去包袱的大好机会。以前我打球总是有粘球的坏习惯,现在我打得更加聪明,总是用最少的动作,最少的体力消耗去得分,这样就更能节省体力,提高效率,同时也让队友们更加信任。

路还很长,不仅要打好球,还要通过篮球,结识更多TMer,开拓更多渠道。 

买本本了,以后可以在家上qq,写blog了

嗯,正好宏基做活动,买了个很过时的AS3686,没钱啊,房租加上本本,已经向姐姐们借了10000多块钱,bb仔好担心欠债的日子,还好我比较乐观,总觉得还钱是早晚的事情,只是姐姐们总是向我提供无息贷款,要吃点亏了,呵呵

公司不让上qq,上班时间写blog,似乎影响也不好,所以自从从酒店搬到租的房子以来,就没有写过blog。

以后终于可以放心的qq和blog了,我还是很希望和大家保持更广泛的联系的。下周bb仔就来了,到时候要跟她抢本本玩咯~~~

PS:发现维护房间的卫生好麻烦,连续搞了3个晚上,才算把前房主留下的印迹清除干净

流程培训结束后,从beta测试开始

2006年暑假,DSP组曾经招了10几个同学,做振镜标记机的beta测试,当时有些同学就认为我在利用他们干体力活

呵呵,来了TM,我发现我也得从“干体力活”开始,但我却很认同TM的做法,就像当初我坚持自己的做法一样。做测试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看到日后将要卖向全世界的产品的原来面目,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过程的体会,尤其对新人而言,这是一个适应和体会的机会。RD是辛苦的,QA也是辛苦的,测试中不断出现的高级或者低级bug,让我们这些新员工都捏了一把汗。

Dian团队的兄弟们要有信心,我们做的产品还是比较过硬的,只要继续在质量保证上不断完善流程,我们是可以做好产品的。

这次测试的产品,是TM用户量最多的产品,具体情况就不说了。开始测试后,就比上周轻松了很多,虽然仍然没有适应作息时间,但好歹有更多自由时间,心情不像以前那么着急。晚上和pop、garry去南大打了篮球,南大离公司5分钟不到,以后打球有去处咯~~~~

心太急了,呵呵

我应该搞清楚,我到底来这里做什么的。

这次TM招的人,都是很强的。虽然项目经验差点,但综合素质,要比Dian团队的组长们还要高的。和一群强人在一起,如果一味想出头,恐怕只会令自己郁闷

今天的Training,使我对TM有了更多了解,包括TM的业绩,TM的客户,还有TM在IT行业的位置,使我深刻体会到,我如果再在TM面前过多强调个人,无疑是对TM及其企业文化的无视。TM在南京有真正的核心技术在做,在业界是有强力竞争力的公司,我有很多东西都需要学习。换个角度思考,我应该庆幸来到了这里,这里自由的环境,正好可以让我有更多时间去一步一步学习、体会。虽然在Dian团队我走到了很高的位置,但在很多技术细节、流程细节上,很多地方的理解都不够深刻。这次在TM做mini-project,感觉自己与其他很专业的程序员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应该虚心的在技术基础、软件开发流程和如何建构一个国际化的企业等方面,做更细致、更认真的积累。

当然,我还想利用空闲时间,实现自己一直以来想实现的想法,呵呵,it ‘s a secret!

PS:南京发大水,连培训老师也被雨水阻断,迟到了,南京排水系统真烂!

第一个周末

盼这个周末已经很久了,持续一周,从上午九点到下午六点半几乎不间断的培训,各类培训讲师不同风格的知识轰炸,让我有种找不到北的感觉。好久没有这么密集的上过课了…

这个周末也不轻松,公司提供的酒店住宿下周五就到期了,再不找到房子就要流落街头了,小不点猪也等不及了,唉…今天一早起来就上house365查租房信息,联系了两家,好像有戏,早饭也顾不上吃,就和garry跑出去了。打不到车,我们就跑了二十几分钟跑到永庆巷(唉,怕别人抢在我们前面啊!说起来你不信,但压力真的有这么大,跑一下,发泄一下,似乎反而好受一些),房子不错,garry要了,他再陪我跑了五分钟,跑到汉中门,居然对方是个中介!吐血了,该死的中介!

然后我再把网上找到的号码,一个个的打,最早可看的房子,也是下午两点,没办法,看到附近有个银行,我们就进去办卡(今天一共办了3张各种不同的卡,好晕啊,钱包被卡撑得满满的)。不久,garry接到了另一个同事打来的电话,那位同事要离开公司,房子要转让,garry就让我跟那位同事谈了,房子不错,在公司旁边(我们住的酒店也在公司旁边),除了没有洗衣机和冰箱,其他一切ok,我刚开始还不放心,于是办完卡后,跟garry走回去看了房子,这下放心了。

看来今天人品不错,很难搞定的事情,居然一个上午都搞定了,不过真的有点累,早饭没吃,吃中饭的时候已经饿过头了,吃下去胃好难受。

下午打了来南京以来第一场球,打的比较high,可惜到后来下大雨,淋了个落汤鸡。下周六公司有比赛,呵呵,调整好状态,争取show一下哟

总的来说,一周下来,心情颇为压抑,各种环境,还在适应之中,心态也在调整之中,一个月培训以后,就要被分到各个segment中去工作了,我到时候一定要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