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公司通宵加班,很熟悉的感觉

第一次通宵是在东一楼,niaojuuu陪我加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就因为我的加班而失业了

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加班,是DSP组测频率稳定性,冲动的qym,还有stjm、hyxxl、wangqiang,在南一度过了一个难熬的晚上

现在到了Trend,项目关键时刻,非常高兴能够被留下来加班,大家一起为了一个棘手的bug,出谋划策,一个人写代码,其他人review,好熟悉的感觉…

这个问题的出现,我觉得归根结底是两个原因,一是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没有做到位,没有及时在这方面投入资源;二是人员搭配太单一,交流出现孤岛,没有更好的发挥出1加1大于2的能量

 bb仔打电话来质问我是不是在公司,hoho,好多同事都可以作证

Trend难得通一次宵,留下一篇blog,以作留念

学习打星际

以前寝室里就我不玩星际

现在要补课了

同事们在实验室联网

每天都很酣畅 

我得向山走去

幸亏以前玩过古老的红警

学习曲线还不算太高

hehe,阳春白雪,三教九流,都接触一些,任何时候都不会是坏事 

 

放弃CAD

终于体会到使用开源的东西是多么郁闷的事情,配置起来很麻烦,而且工具很分散,往往使用一个工具,牵连出好几个工具,好多时间都花在配置环境上了,感觉真累

python是个好东西,wxpython的确很厉害,不过使用boost::python从C++到处python库真的好麻烦,再加上要在python和C++之间传递参数,那就更难了,所以,要实现代码级别的互操作性,比我想象得要麻烦多了。

前段时间在这个破CAD上面花了好多时间,本职工作都没有做到最好,这样其实很亏。还不如好好学习手机开发,在mobile这个领域多多思考,潜力还是很大的。

mobile上的应用开发是个很热的方向,现在还初见端倪,再过几年必然占据应用开发的主要位置。学习、学习、学习… 

最后,好感谢虎哥和我一起追逐过一个被放弃的梦想,希望以后再合作。 

看好易建联

今天是很多篮球迷都非常期待的一天,姚明和易建联相会,两人都表现得非常不错,姚明28分10个篮板,易建联19分9个篮板。

其实易建联可以表现得更好的,只是他是个新秀,大家不太信任把球交给他,就像解说员说的,都是那些老队员们玩够了、突够了,最后才给易建联,不过易建联很争气,命中率全场最高,下半场几乎没有浪费一个机会,而且他还自投自抢,为自己创造了很多机会。

作为广东宏远的绝对核心,刚刚加入NBA的易建联并没有因为得不到足够重视而懊恼。他毫不惜力,在场上积极拼抢、挡拆,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队友和自己创造机会;另一方面,当队友给予他难得的机会时,他决不放过,命中率令人赞叹。我觉得这是易建联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的关键。 

易建联身体素质和篮球天赋都非常好,我相信他可以取得比姚明更高的成就 

分开旅行

很喜欢刘若英的《分开旅行》

很喜欢那种轻松的感觉

旅行,因为要分开而更加美丽

不过我不是要分开的

只是bb仔早上刚从北京回来

晚上就要与我去上海了

分开旅行,其实是分开两周之后的旅行

前段时间加班比较多

明天轮休,后天长三角Dian团队队员在杭州聚会

先去上海再去杭州,这把可以让bb仔过把瘾了 

End of probation

三个月(其实是四个月)的试用期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在概叹白驹过隙之余,真的应该总结更多。

老大找我谈话,对我的表现给B,windows mobile上虽然成功handle了,但是symbian平台还不太成熟,不过说到老大最期待而我最令老大失望的,则是对整个项目的把握,大概他们希望我能在团队运作效率、运作方式等方面提些意见,可惜我没能把握好时机和机会。

技术上我的确已经尽力了,但若要达到两个平台都handle的期望,恐怕真的好难。我觉得技术是只要花时间必定可以做好的,symbian不是我主要handle的平台,打打擦边球,没有负起主要责任,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但是对于组织管理,时间对我的迟钝和疑惑做了惩罚。做的好的方面,我主动整理了一些文档,主动写了些小工具,而且一直在提高自己的响应速度和响应态度;做得不好的方面,我可以再主动一点,修windows mobile的bug的同时,其实可以兼顾把symbian的bug休掉,修现在版本的bug其实可以把以前版本的bug总结出来,与QA交流过程中,有些建议的确可以直接跟manager提的,虽然只负责客户端,但多了解一些服务器的事情肯定不是坏事,看到某些模块的测试方法可能存在缺陷,也尽管跟manager讨论讨论呀

这里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团队,如何把我自己的长处融入到这里来,是一个很需要研究的问题。主动是没有止境的,我应该主动的拥抱这里,而不是还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抛开过去,不应该只是一个誓言,更需要我努力去实践。过去的四个月,我的blog几近荒芜,这其实是我思维停滞、创造力丧失的一个表现,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每个礼拜都更新blog,促使自己更多的思考,更多的融入。

下一个目标,就是独立handle一个模块——firewall,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还是应该专注点…

前段时间工作,感觉特别累,每天神经绷得紧紧的,以至于中午不得不稍作休息,否则下午撑不到下班,即使撑到下班,也只能加班到八点左右才能回去。虽然事情都能做完,但每天下班的时候都很缺乏成就感,因为一天下来发现居然并没有做多少事情。于是我努力找原因,发现了两点:

一是连续工作时间太长。以前在团队的时候,一般作一段时间都跟周围的人打闹打闹,到了新环境,自己过于拘谨,变得无人可闹了。以前做事情,到了做不下去的时候,就在实验室四处晃晃,灵感经常出现在吃饭、上厕所、和大家聊天的时候。现在在公司,当然不能随便晃,发现自己似乎笨了好多,一件事情都是逼出来的,缺乏灵感,效率很低。连续工作时间过长,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只是身陷其中的人往往不容易抽身出来,及时的放松大脑,或者趁机理顺思路,或者寻求外援,都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第二个原因,是同一时间干多个事情,比如同时handle多个bug,一边修bug,一般想自己的设计方案等等,swith过多,不够专注,结果是神经紧张,内耗极大,但思维缺乏持续性,效率自然很低了。有时候甚至出现思维停滞,就像os的process switch出现死锁一样。这个问题的发现,多亏上了趋势手机杀毒软件的竞争对手……网秦杀毒……在它的网站上,提到了“人生微积分理论”,并用一个浅显易懂的图表,说明了一个专注的人和一个不专注的人的效率差异,结论居然是“同样的一个小时,专注和非专注的人的差异高达 80% : 5%=16 倍”,好怕怕!所以,以后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专注,同一时间,最好只干一件事情(当然,等build结束的时候除外)。

这两天在家,我好好的try了以上两点,效果真的不错,效率低下的朋友们,如果你同样的困扰,会不会和我一样的原因呢?

写在24岁生日

每年的生日,心情都不一样,但过的方式都差不多,都是平平淡淡的。

24岁,真的是个很特别的时刻,本命年、刚毕业、刚刚开始自己的事业,一切处于适应与被适应的过程。很多Dian团队的队友都说我动静好少,貌似是过上了小日子,就忘了大家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子。在心情平静,事情都很顺利的时候,我才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若是每天都过着时间和心情都很紧张的日子,就很难有思想和行动的活跃发挥了,生怕自己的牢骚或者不成熟的想法造成不好的影响。现在的我就处于那种莫名的紧张之中。

很早以前我就发现自己要融入某个集体,总是那么的缓慢。以前在Dian团队甘心做上一两年的板凳,似乎蛮符合我的性格,只是这个过程拿到TM来再做一次,已经没了当年的耐性。也许天性敏感,在Dian团队的“辉煌”过去惯坏了我这牛脾气,始终沉浸在期待尊重的感觉中,这是烦扰的根源。

慢慢的熬吧,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开心不开心还是得由我自己来决定。每周都与朋友聚会,每周都尽量认识更多的同事和朋友,每周都去打篮球,每周都保质保量并略带惊喜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每周都将自己重构cad的想法推进一步,每周都学习更多与宝贝仔相处的习惯和技巧,每周都进一步build up自己的knowledge base,每周都促使自己思考更多问题、催生更多idea,每周都跟家里打电话,汇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so much for my 24th birthday. a smooth and calm day. a little pathos.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