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创业四周年

我很清楚的记得,2012年的4月9日是我在趋势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我拒掉了所有的送行聚会,怀着感恩、遗憾、笃定以及一丝丝的兴奋,离开了趋势,开始了前途未卜的创业旅途。2012年我们做成了 Padgram,2013年做成了 PopU,2014年做成了 FancyKey,2015年上了新三板,其中尝试但没有成功的项目不下30个,坚持到现在,活下来,还活得不错,但其中冷暖,真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知道。

前面两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写代码,我们从弄清楚一个功能怎么做,到把一个产品生命周期掌握,到建立敏感的市场嗅觉,到建立完整的运营体系,到整理出独特的商业模式,再到建立一套自己的方法学、公司文化,悦然心动真的是自己的孩子,一把屎一把尿养到4岁,现在他已经具备了自我意识,不再需要事无巨细的操心,但给他的每一次输入,都有可能产生深远的看不见的影响,这时候感觉自己拥有了上帝之手,可是塑造的责任令我亚历山大,我们有非常优秀的人才储备,很好的方法学,而且坚持创新,我们可以做的和认识的东西越来越宽广,做不做得出来已经不是问题,做什么成了核心问题,公司的瓶颈不在工程师、设计师、运营人员,而在于战略方向,在我——我们有了这么优秀的团队,如果最后没有成功,最大的责任在我身上,每想及此,我都无法入眠。

如果悦然心动没有成功,我会终身遗憾,创业者的连续成功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创业本身是对人的身体、心理的极大摧残,就像人一天到晚都在摇滚,会比听轻音乐更刺激,可是也累得更快、老得更快,所以我要珍惜时间,告诉自己也许这是最后一次成功的机会,断掉再来一次的念想,好好做好这一次。

创新是创业的核心,不管我们是3人、7人、17人、43人还是53人,都必须坚持创新,而且把创新提升到文化层面,成为从上到下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创新的红利是巨大的,社会的每次进步,每一家巨型公司的出现,无不从创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开始,Copy 不会赢,Follow 也不会赢,一定要比别人早一点,早太多也不行,容易扯到蛋,早一小步就够了,然后是坚定不移的执行。

什么叫坚定不移的执行?Ken 告诉我,创业路上每天都在克服两种情绪:恐惧和贪婪。这个市场的机会很多,诱惑很多,如何才能坚持?要是坚持的东西错了怎么办?放弃的可能是个大机会,也可能是个正确的开始,所谓的坚持,实则是个辩证的事情。

我命中遇到了刘老师,她点燃了我的激情和欲望,让我对自己内心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走上了创业这条路,我或许还需要另一个贵人,能打开头顶上那块天花板,给我洞见未来的力量。

又或者这种力量已经在我手上了呢?未来世界会是中国和美国主宰全球,中低端服务业会是中国服务全球的态势,中国有世界1/5的人口,而我们选择了海外市场,实则是一个比中国市场大4倍的市场,我们志不在小胜,我们不想做个小作坊,我们走上了这条路,这就是宿命。

悦然心动4岁,添添也快4岁了,他们都有了自我意识,当我们小心翼翼的对待添添的教育时,也在小心翼翼的塑造悦然心动的未来,有时候停下脚步,看看长大的儿子,多了几分忧郁的老婆,已渐渐老去的(岳)父母,还有已逾适婚适育年龄的兄弟们,当我们每天都在倡导创新、试图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的时候,世界回敬我们的,只有永恒不变的时间。

或者这所有,都是 tears in rain 吧。

要做理想型企业家——读《任正非这个人有感》,兼以纪念28岁生日

嗯,又长了一岁了,回顾一下去年的生日记录,感觉真的很有趣,兼有刚刚看完《任正非这个人》这本书,感想很多

《任正非这个人》写得还是很客观的,用作者的话就是素描了任正非这个人,我的感觉确实是素描,而且非常之素,对华为没甚了解的人肯定看不懂,姑且可以把他当做一份学习华为,学习任正非的索引,慢慢按图索骥寻思下去,才能知道华为之全貌。像我这在Dian团队待了这么长时间,而Dian团队早期又号称全面学习华为,看完此书,却觉得好多似懂非懂,有些概念甚至闻所未闻,直到听chenguoxing津津乐道,才忽然醒悟没有在泡菜坛子里面泡过,很多事情都只能是道听途说,结论难免有失偏颇,比如书中驳斥华为的狼性说,书中说华为自己从来不如此描述自己,这只是一些不了解华为的人乱贴标签而已,不知这是真是假,反正把我之前的道听途说打击得支离破碎,几乎要颠覆自己对华为的认识

书中总结了很多任正非的标签,比如以市场为领地、普遍客户关系、理想型企业家、打造平台、知本主义与创新、竞争机器、冬天意志等等,其中我深为印象的是理想型企业家。

作者认为有三种主要的非对称竞争优势(注意:非对称),除了理想,另外两个一个是权势型,另一个是历史沿袭型。粗一看,把另两个和理想型放在一起似乎有点错位,因为越来越多人觉得这个社会已经进入“拼爹时代”,可是读完这一章却觉得豁然开朗。从来觉得理想在如今这个社会似乎是空谈,理想不能当饭吃,再强大的神经也会被社会的纷繁复杂所抹平,人慢慢的甘于平庸,最终变得平庸。而在华为这种由理想型企业领导的,理想型企业家作为坐标的企业里面,诞生了床垫文化,奋斗者文化,这种理想慢慢变成一种无形的力量,“企业不是被简化为一个捞钱的工具,而是不断在各方面改良、改进,保留了未来无限量发展的可能性。”这种无形的力量,比起有形的力量更坚韧,更持久,长期积累,更是可以焕发无穷的力量。可以说,没有理想,企业照样可以生存,但无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理想是可以转化的,理想兼有理性,企业就能制度化、合理化;理想兼有梦想,企业则有一份远大的目标,才有可能晋升为世界级。华为就是这样既有理性,又有梦想的公司,这才成就了他目前的功业

做人也是这样,没有理想,照样可以过得很好,可以买房买车,可以中产致富,衣食无忧。可是有了理想,即使活得辛苦,可是随心而活,活得自由。在理想之下,若还能加以合理化,不断实践,持续改进,超越自我,改变现实,最终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那就是幸福

当然,买房买车同样也可以是理想,只是理想的境界问题,我们不该嘲笑为五斗米折腰,因为把五斗米放大了看,所有人都在做着这样的事情,我的理想是何种境界?回答这个问题,得翻出我的“墓志铭”来看看:以终为始——纪念Trend 3周年

是的,做一个理想型的人,一个理想型的企业家,28岁了,我要开始行动了…

多想几步,不要受限

今天和老板做了畅谈,觉得很多事情都已释怀

我这才知道,老板是知道我前段时间很”struggle”(老板的用词,我觉得应该翻译成挣扎)的,我们回顾了过往的很多艰难时刻,老板居然始终站在我这边,我很感动。英国人的直接,从另一个角度就意味着缺乏同理心,缺乏了解对方的欲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加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难怪当初要把我碰个头破血流

回想之前签证被拒,居然老板和老板的老板要觉得我会放弃,说实话,我也不是没有这样想过,但是总又不甘心,放弃就意味着这西方世界我再无染指机会,而失去这块天地,谁会甘心?三年的趋势生涯,就要因此铩羽而归?如何甘心!

挺过来真的不容易,很感谢老板给我让我开始做英国Team的Leader,并帮助我短时间内把位置坐正,对老板的感激,难以言表。写程序不是我喜爱的事情,也不是我最擅长的事情,我要做回我自己

老板谈到对Team Leader的要求,第一步是要control住,也就是要了解所有事情,能够承上启下;第二步则要多想几步,不要受限,想到就去做,一切都有可能。多想几步,说到容易做到难;多想几步,最忌没有想法,没有激情。老板说,没有想法和激情的人,他的职业生涯也就到顶了

今年运势不错~~~~

Don’t settle, keep looking

乔布斯二十出头就找到了一辈子喜欢做的事情,而且心无旁骛的真的做了一辈子,专注的人才能成功,我很羡慕他。最近一两年总在寻求改变,我不喜欢一眼就能望到自己两年以后的样子,不喜欢一天到晚都跟机器和代码打交道,不喜欢下班后不知所措地找寻所谓的“第二职业”,我到底喜欢什么?我何时才能找到自己可以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干一行爱一行没有错,但我觉得这只是一种麻醉,暂时的休克,能够让心停止追求,但也让自己更加接近坟墓。真正的爱,需要有忘我的投入,高度的满足感,并且要觉得自己被尊重,有幸福感,用刘老师的话说,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功就是做喜欢的事情,不仅养活了自己,还能带来荣誉

Don’t settle, keep looking! 在新年,新的环境中,继续寻找,直到找到自己的“真爱”!

折腾要到哪一步才算适当?

做一个自己的软件真的好难,记录一下此间心路历程:

我一直有个idea,做一个手机上的VOA阅读器,于是诞生了“胜蓝工作室”,然后诞生了“小蜜蜂VOA

她源自我自己学习英语的不便——每次听VOA都要手动把听力原文和MP3分别下载下来,然后在手机上一边听MP3,一边看原文,在MP3播放器和浏览器间切来切去,麻烦的很,小蜜蜂VOA能够把这一切集于一个软件,提供了强大的离线阅读能力,先下载后阅读,非常方便

小蜜蜂VOA从我到英国后开始做,9月份发布,现在的成绩各个市场加起来大概5000+,小蜜蜂源自自我需求,更源自自己的野心——一直就没停止过折腾,一直都不甘于做个developer(leader),可是猛然回头,发现英语学习软件是做出来了,英语能力却没怎么提高;到底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英语,还是做好软件?当前优先级最高的事情,到底是做软件,还是学英语?

有点迷糊,回到中国,才发现自己蒙头做软件的那两个月是多么的宝贵,如果用写软件的干劲好好学英语,相信现在鬼佬已经认可我语言能力了,现在自己的压力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也有这样的烦扰,成大事必须专注,可是如何才能算是专注?是一段时间内只能做一件事情,还是某一时间点只能做一件事情(也就意味着一段时间内可以做好几件事情)?是否创业一定要全职?是否想脱离低层次,一定要折腾?没有答案!但不管怎样,需要调整几件事情的优先级:

  1. 学英语——工作可以换,但英语能力是永久的,现在已经可以和鬼佬正常交流了,但离native English差距还很大
  2. 搞工作——一课永远摆在第一位
  3. 继续维持小蜜蜂VOA和胜蓝工作室

顶住!

30公里骑行,不算远

从Leeds到YorkShire Schulptrure Park,不算远,骑车4个小时不到就到了:

View Larger Map

可是郁闷的时候,回程的时候,刚上车,车胎就被戳破了,不得己,只好去找最近的火车站,可是最近的火车站也是Darton,结果徒步推车走了7公里:


View Larger Map

这种充满变数的旅行非常开心,虽然身体很累,但心理很漂亮,徒步推行在英国的乡村小路上,轻轻的做着自己的思考,是非常难得的放松。当然也有歇斯底里的时候,比如遇到一个超大超长的坡,当你推过一个阶段,抬头发现前方还有更大的挑战时,很容易摧毁人的意志,经历几次之后,我已经学会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其实很简单,只需把目光移到脚下即可,然后不知不觉就到了坡顶了。人生道路如果想要赢得最后的胜利,不仅仅要心里有大理想,更要时刻把目光放在当下,而不是一味看着前方。

最后,本文的重点,欣赏Steven的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