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旅程

【写给公司的兄弟妹妹们,也贴在这里,为了难忘的泰国之旅】

此次泰国之行,看到大家玩得很high,甚是开心,感谢Luke同学的组织,才让我们有了如此难忘的旅程。

去泰国之前,我对泰国的印象仅停留在人妖的阶段(恕本人思想太肮脏,罪过罪过),加上我们有那么多彪悍的东南亚邻邦,比如越南、菲律宾,我一直误认为泰国应该也是民风彪悍,出门带刀那种,没想到去了后,发现泰国人是如此的有礼貌、有涵养、守秩序、心态平和、热爱生活、懂得享受、95%以上都信奉佛教、对王室相当尊敬、对人妖和华人非常包容、K12教育免费、禁赌不禁色、历史上从未与其他邻邦争执也未曾被其他民族征服、与中国关系之融洽。。。种种印象,感觉非常好。

可能因为泰国自然资源丰富、旅游发达,所以过得太过安逸,“泰国人不想太多,问泰国人明天要做什么,他会答不知道”,这可能有点夸张,可是相对来说中国人的压力要大太多,从小就开始各种竞争和学习,骨子里是官本位、尊权术,幸福感比不上人家,那是必然的。

泰国人和中国人孰优孰劣,并不重要,但对我们公司来说,这样的旅行非常重要。

我们是一个国际化的团队,从第一天起我们就做的是国外市场,Luke和我都有很多海外经历,很早就有留学生做实习生,我们一直在Instagram上耕耘,借鉴了Instagram很多东西,尤其是精英化的团队建设策略。

但我们毕竟身在武汉,与北上广深尚且有差距,更何况硅谷新趋势?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国际化的观点和视野。看到泰国人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我们是羡慕嫉妒恨还是不屑?与人妖拍照甚至体验人妖的胸器,是否好奇这个人群的社会存在状态?泰国人不喜欢被催逼,可是面对大量旅客,还是能有条不紊的应对,是否显得很矛盾?在泰国卖假药的刑罚,比杀人还要重,是否觉得近乎喜感?天皇秀各种NB动作加上本人的不幸中招,是否彻底的挑战了你的三观和下限?

不去近身体会,道听途说是不够的,类似泰国的旅行要坚持,我们每年都要去一个不同的国家!

泰国是一次旅行、创业是一次旅程,我们走在认识他人、认识自己的路上。

又多了一件搞不定英国人的事情

上周末,骑自行车,骑了5个小时,一半以上都是山间小路,从Leeds到Malton,抽了两次筋,还摔了一跤(下坡,拐弯,走神,居然毫发未损,算是奇迹),回来后Dan的描述是,“almost killed Paul”

我骑完5个小时后宣布彻底报废,结果两位英国朋友却说运动量还不到一半,哎,毕竟人家吃肉长大的,我吃草长大的,徒叹奈何,不过如果好好练练,坚持8个小时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但人家的目标是连续骑行16个小时,从英国的西海岸到东海岸,离这个还是有些差距的

不过这种挑战极限,把自己完全耗尽的感觉非常棒,而且英国的乡村风光真的很棒,下次回来买辆车好好练练

另一件早就被证明搞不定英国人的是喝酒,这里的人普遍能喝,每周五晚上都是固定喝酒日,每次我都只点半杯,人家喝完5大杯,吃完饭换个酒吧继续(这些家伙习惯于不吃饭先喝第一轮,吃完饭再续一轮),某兄号称经常喝通宵,史上尚未醉过,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当炮灰呢。不过这里的人有一点好,从来不劝酒,以聊天为主,喝酒只是气氛,所以为了和大家打成一片,每周去酒吧是有必要的

晒晒照片

上周末和同事去了附近的一个小镇,叫knaresborough,非常古老的小镇,有近1000年的历史,古老的城堡,面带沧桑的石桥,凉透了的河水,虽然很小,但是非常有味道。
这次出门没带相机,拿同事的相册晒晒:

比想象的难多了

本来觉得在英国待着很easy的,没想到这么难。

首先是生活习惯。英国纬度很高,夏天早上4~5点就天亮了,晚上要10点太阳才下山(所以我到现在还没有在天黑出过门),这种没日没夜的感觉非常压抑;中国人把中饭作为一天中最重要的饭来吃,英国人则觉得晚饭最重要,他们中饭一般都是吃面包三明治及其他一些不加热的食品,到晚上才会去吃个大餐,所以他们一进办公室就开始干活,干够8个小时就下班去享受晚餐,中午就在办公桌上解决,工作强度非常大。我和两个台湾同事受不了这种状况,每天中午都出去觅食,无奈热的食物太贵,一般只能买个三明治在路边站着吃,怎一个惨字了得。

其次是语言。之前在公司用英语还是很多的,但来了一下子发现自己英语这么差劲,英式口音,加上超快的语速,集中注意力听上半个小时就觉得脑子缺氧。

心情真的很难好起来,很想家,最郁闷的时候就锤自己:“南京待得挺好的,干吗跑这里来受罪!”。

可是这都是自己选的,好好劝自己,再忍忍吧,并深有感触的改了自己的签名档:Change == Challenge.

平静的啃干泡面

大家问我,要去英国了,什么心情,说实在话,心情并没什么异样,只是有些担心自己一个人在英国待2个月会不会受不了。再加上来之前还干了件傻事,惹原来Mobile team的某些筒子们不高兴了,一路上也在后悔此事,心情越加高兴不起来

在南京热得有点受不了,出来却发现,几乎只有我一个人穿着短裤子,老外真能耐寒,衣服在压缩袋里拿不出来,又冷又饿,偌大的曼彻斯特机场,居然没找到热水,只好把泡面拿出来干啃

人在旅途中,人生在旅途中,旅途有凶险,出没请注意!

海水好难喝

公司组织游台湾,行程大致是:

第一天:飞到高雄,然后去垦丁,晚上住温泉酒店,泡温泉

第二天:游垦丁国家公园,在海里浮潜,晚上住在高雄的一家汽车旅馆(有着超级暧昧的灯光和设施)

第三天:路经台南,顺便去了赤崁楼,由于之前去过,所以比较无趣

第四天:游日月潭,小学课文学过那个,水相当的清澈,晚上赶到台北

第五天:台北故宫、101等

第六天:购物、回家

由于之前大多数地方我自助去过,加上我一直感冒着,台湾的山山水水比起大陆来又没有太多惊奇之处,所以这次台湾行感觉一般,对我来说意义更大的是休息,完全放松大脑。

要说值得怀念的,那一定是在垦丁那一天与海水的亲密接触,也是我第一次喝到海水,^_^,因为之前没有在海里游过泳,垦丁的近海珊瑚又是闻名遐迩,所以能够在海里泡上几个小时,真的感觉相当爽。

1. 近海浮潜照

2. 海中找到几颗贝壳

最后有点收获的是购物,最便宜的还是免税店,市内有一家(而且仅有一家)升恒昌的免税店,价格跟机场的免税店一样,但货品种类比机场多不少,根据我和同事的比较,免税店比商场的东西还是要便宜不少的(我买300RMB的东东比机场便宜了15RMB),所以,还是值得去看看,带上护照就ok了

over…

日本生存小记

日本真的好干净,这是我下飞机的第一干净,街道上找不到任何杂物,抛开日本人不愿意承认南京大屠杀这一点,我一直是非常钦佩大和民族的,他们对待环境与他们对待工作一样,严谨得让人自叹弗如

公交司机也非常nice,白手套一直待着,笔挺的西装配上白皙的制服,显得非常有精神。只是因为日本开左路车,搞得我老是看错方向,还生怕车子跑偏了,呵呵,如果是我开,肯定要跑去跟人家撞车了

我每次出差,都只是在郊区,而没能去到城市的核心地带,但我不觉的可惜,因为世界越来越平,城市都沦为雷同,唯有乡下地区能更好的表达文化特征

我们住在东京成田国际机场附近的成田国际酒店,这里是山地地形,shuttle bus一路过来,可以看到山谷山坡上,点缀着不少国际大酒店,相信这是东京市区空间太拥挤的结果。但清新的空气,开窗见山的风景,不失为开会的好去处,所以这种模式势将大行其道,哪天到北京上海开会的潮流将不是以住在市区为模板,更多的人会希望靠近山林,回归大自然

酒店有非常地道的寿司,但因为我还是怕芥末,所以未能享用完整。可怕的是,我感觉这几天的食物加热完整的非常少,在美国的时候也同样遭遇这一尴尬,每餐吃完都觉得好冷好冷,甚至感觉再不弄点热东西吃就要坚持不下去了,所幸今晚有热的食物,amen

今天下午有时间出去购物,商场全世界都差不多啦,只是价格差别不小,总结一下偶的购物经验,几乎所有东西,美国都是最便宜的,在日本能便宜买到的,只有电子产品,但也并不总是这样,只有等到新款上市旧款退市的当期才有可能,其它时间其实跟国内差不多。今天帮朋友买了个sony的DV,恰好赶上该款退市,更新款刚刚出来,结果5000多就拿到了,而国内要将近7000。日本本土的化妆品也比较便宜,在机场可以买到

日本购物还有个有趣的事实,好多日本的好东西,他们都只留在国内禁止出口,所以只能在日本才能买到,好多台湾同事都来这里买日本的药品,我也跟着买了一些,还待后效

台湾之我见——宗教

我印象中的宗教,总是跟迷信混为一谈,也会联想到少林寺,然后想到少林功夫,然后想到少林七十二绝学,然后想到金庸小说里纠结不清的武侠情结。

司机告诉我,台湾是个多宗教的地方,世界上各种宗教门派和睦共处,挺和谐的。也是机缘巧合,某天在饭店吃饭,客满为患,只好和人拼桌,对面坐着的是周先生。边吃边聊,而后聊得投机,临走时我说周末要去淡水,才知他正好家住淡水,于是相约周末一起游淡水。

周末见到了周先生和他的pp老婆。他们带我去了海边(我平身第一次看海,囧~~),然后去了海边的一处重要佛教圣地:法鼓山。台湾佛教分为四大门派,法鼓山是其中一支,住持是圣严法师,可惜在前几周已经仙逝。圣严法师热心社会公益,一生只为“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为台湾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法鼓山是个有着智者风范的地方,山不高,甚至很不起眼,但来这里的信众和游人却是络绎不绝。来这里的人并非为了烧香拜佛,甚至我都没有看到烧香的地方。这里只有几间由圣严法师信徒捐建的现代建筑,陈列着各种佛教典籍,走道里有圣严法师撰写的小册子,免费送人。我挑了几本小册子带着。其中一本一回家就看完了,名字叫《人生为何》,人生为何?实在是个烦人的问题,而圣严法师的解释,引起我极大的共鸣。(这本小册子的详细内容见文末)

宗教本身是个争议性极大的东西,尤其在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与共产主义不能相容。在我看来,宗教的威力可大可小,可善可恶。威力之大,有如中国的南北朝,可以作为统治民众的工具;威力之小,有如今日之中国,几乎无人问津,也就毫无用处;宗教之善,正如我见到的圣严法师,专心于提升人的品质,创建和谐社会(请原谅我用和谐二字);宗教之恶,则看今日之印度中东,宗教冲突已经让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水深火热。

麻烦,真是麻烦!我不懂!而且自问宗教不干我事。我坐在法鼓山的诵经大堂里,温和的灯光配合安静的诵经声,旁边有虔诚的信徒,对着大堂正中央的佛像,诉说自己的故事。佛像后面是水帘,落水声声入耳,我也在冥思。好难得的平静啊,这是忙碌的人们需要的。我们需要时间去思考自己,思考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到底做错了什么。当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思考的时候,这个社会还会这么拜金吗?人们还会这么唯利是图吗?社会能不和谐吗?(sorry,又用了和谐二字)

宗教固然难以控制,但宗教的虔诚、信念、责任感、道德观,是当下中国人最最最需要去学习和遵从的。像圣严法师那样的宗教领袖也不应该和武林高手、巫师等传统宗教形象混为一谈,而应该是这个社会最好的心灵学家、社会学家。

附:《人生为何》

人生的意義在那裏?人生的意義在於盡責任、負責任。每一個人從出生到老死的生命過程中,扮演著許多不同的角色:做兒女、然後做父母,做學生、然後做老師,做同事、做長官,做部屬,做朋友。這些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是屬於責任的範圍。

如果沒有盡到責任,你扮演的角色就叫「不倫不類」,如果從倫理的標準來看我們自己的話,常常會發現自己是不倫不類的,因為只要在某個角色、某個角度上面責任盡得不夠的話,就是不倫不類。

人生的價值在那裏?很多人認為一個人有名、有地位、有勢力、有錢,就表示他的價值相當高。非常有名,是他的價值;賺很多的錢,是他的價值;地位很高,是他的價值。這些到底算不算有價值?可以說算,也可以說不算。那就得看他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有多少,如果對人沒有貢獻,而只有地位、只有錢、只有名,是負面的價值了。

人生的價值是奉獻、貢獻,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色來盡責、提出貢獻,可是生活在這個天地之間,直接的關係並不多,間接的關係可就多了。所謂直接的關係,如果把我們一生當中,從有記憶開始,直接跟自己有關係的人,把他們的名字一個個的默寫出來,看看有多少?大家一定沒有試驗過,相信很少人能夠寫出一千個與自己直接關係的人名吧!

所以貢獻,小可在自己執掌範圍的工作內,大則可廣被全世界,乃至對一切眾生,我們都應該承擔起奉獻、貢獻的任務來。

人生在世界上,就應該有個人自己應走的路,更要有近程、中程、遠程的人生目標,從近處著手,從遠處著眼。剛上路的時候,一定是從跨出第一步開始,接下來步步踏實地往前走。

我年輕的時候喜歡讀書,但那時候不容易找到書,我有一位軍中的同袍就說:「老兄啊!你喜歡讀書,我以後就開書店,讓你讀個夠!」我說:「你開書店出不了幾本書,書架上的書是有限的,為什麼不開圖書館呢?」他說:「開書店還會賺錢,還能維持生活啊!如果開圖書館那我只有賠錢了,對我一點好處都沒有。」我說:「將來我要辦圖書館。」他說:「那只好你去辦了。」

這個願望講過以後,一晃三、四十年過去,總算是機會來了。我創辦了佛學研究所,有個圖書館藏書好幾萬冊,將來辦人文社會大學,也會有個藏書卅萬冊的圖書館,當初我的願望,已經在逐步兌現了。

因此,許願是一種動力,許了願要努力去兌現,所以願就是理想,就是人生的目標

我們佛教徒,每天在做早、晚課時都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有的人認為做不到的事,為什麼要發願,但是我還是鼓勵大家一次一次的發願,慢慢的你會越來越堅定、越來越能夠堅持自己的願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我這一生還有一個願,那就是「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有人會說:「師父啊!現在社會這麼亂,這個願要實現可能嗎?」我很有把握的告訴他們,「有願必成」,這個理念是任何一個人都需要的,它是心理的健康、身心的健全、家庭的和樂、事業的安定,這是大家都需要的。所以,我們有了願,就會去動頭腦、去想辦法,改變自己來對待人,或者改變自己來改變人,如果不發願,雖然有很好的機緣出現,也是沒有用的」。

台湾之我见——服务精神

来台湾4个礼拜了,加上去年待的1周,也算在台湾体验了1个多月吧,其中,台湾人的服务精神非常值得一赞。

去过好些地方了,即使是路边小摊,结账的时候,附近的所有店员都会非常恭敬的说“谢谢”,那是一种服务他人的心态:别人付出金钱,你给出的不仅是商品,更重要是服务。

前些日子在中信饭店住了一阵子,后来搬走的时候,饭店的服务员连同大堂经理和客户部经理和我聊了许久,甚至说过些日子要送点心到我上班的地方,最后从23楼送我到楼下。这种服务态度,没有亲历,我很难想象。

台湾朋友说,很多外国人都喜欢住在台湾,因为台湾english还ok,而且吃的超多,消费也不高,最重要大家心态很好,服务很到位,所以住得舒服。服务精神反映的不仅仅是生意人的态度,更是国民修养和道德素质,因为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才能建立起来。服务精神的本质就是换位思考,或者说同理心(Empathy),有了服务精神,很多事情就很难发生。比如大陆的食品问题,我觉得就是同理心的丧失。试想,那些往奶粉里面添加化学物质的人,那些造地沟油的人,那些炒菜放很多劣质味精的人,他们会不会吃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为什么他们自己都不吃,却给别人吃?!

大陆的食品已经在台湾同胞心目中彻底丧失了可信度,朋友说“如果谁去大陆,把食物作为礼品带回来,大家肯定会打他的”。听了这样的话,我无地自容。

没有服务精神,没有同理心,丧失的绝不仅仅是服务质量。很多缺乏同理心的事情一再发生,大家会越来越不相信对方,最后就是社会安全感的丧失。设想走在中国大街上,我们会不会时刻注意自己的钱包?对面来了个乡下装扮的老太太,我们会不会刻意拉开与他的接触距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我们会不会特别担心买了假货?没安全感啊!累不累啊?我感觉挺累的。(当然我不是说台湾这些东西就不会发生,而是发生的概率小,大家不要老是警惕着,过得没那么累。台湾治安真的超赞的!)

也许因为大陆真的人多,反正不怕没有回头客,不宰你宰谁?!台湾不一样,人少地少,服务业占比重太大,竞争激烈,所以服务态度不好,生意受影响很大的。当然这只是客观原因,主观上我们也有原因,大陆缺乏宗教信仰,人们完全靠学校教育和长辈的言传身教获得礼仪知识,年轻人一般都反感学校教育,而长辈的影响力在学生住校后就很小了,因而年轻一代很容易受社会坏风气影响。

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哪!

台湾消费小结

根据本人在桃园和台北的见闻,小结一下台湾消费情况。

台湾有的,大陆肯定都有,只是在台湾买东西不用担心假货,吃东西也不用担心拉肚子(虽然路边摊卫生条件看起来也蛮吓人,但他们仍然觉得肯定可以吃,肯定比大陆的健康)。三鹿奶粉事件出来以后,台湾对所有食品都进行了三聚氰胺检查,饼干、肉食、咖啡等使用大陆原料的食品,好多都检出三聚氰胺,所以台湾东西可以安心的吃(由于三鹿奶粉事件,台湾人对大陆食品几乎彻底失去信任了)。

台湾消费水平显然是比大陆高的,住酒店尤其高些,大概要大陆2倍吧。小吃遍地都是,价格也不算太贵,吃的方面大概大陆1.5倍左右。 

到了台湾肯定要给亲戚朋友买礼物的,相对大陆来说,台湾优势在于小吃,可惜都带不走的那种,其他可以带太阳饼、肉松、金门高粱酒,然后就是一些果子酥(其实南京也有)。台湾机场的烟很便宜,比如中华烟,300RMB不到一条,比香港便宜了上百RMB,便宜得出乎我的意料。

再说每次出去都要买的化妆品,台湾机场的mm告诉我说台湾机场的化妆品是亚太地区最便宜的,当时将信将疑,跑到香港一看,果然是这样,一瓶雅诗兰黛ANR眼霜15ml在台湾卖330RMB,在香港机场大概要350RMB,下次去可以考虑直接在台湾买化妆品了。

接触到就是这些,下次继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