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ander vs. Coordinator

记得刚进趋势的时候大老板说过,现在已经不是Commander的时代,而是Coordinator的时代,意指manager们不能用命令的方式来执行项目,而应该用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来解决纷争,进而引导大家来完成工作

当初我对此深为赞同,但现在我发现这中间需要斟酌的点太多

首先,就是要避免“议而不决”。一帮人每天都很忙的开会,气氛非常热烈,可是迟迟没有结论,大家不断有新想法,也不断有外部人员掺和进来。当然有想法有输入本身不是坏事,可是当各方都无法说服对方的时候,就意味着需要一位Commander出现来结束这场争论。vision和执行本身就是矛盾的,理想情况下需要大家找对vision才来执行,但如果vision本身比较难以达成,那就应该配合一定程度的执行,大家看到一些原型后再来做选择,而不是只有会议。始终停留在vision的争论的结果是,最终大家都炒累了,结果鉴于schedule的压力,最后不得不匆匆决定,当初的vision被往到了脑后,最终的选择已然不是最佳选择,只要meet schedule就行。如果提前执行,至少在schedule上有自由空间!

其次,是做决定的人,并不是最了解产品的人,可是为了照顾相关部门面子,又不能采取有针对的培训(以免让对方感觉尴尬),结果就是大家都明白,就是做决定的人不明白,会议烦冗拖沓,大家都陪着他温故知新,浪费大家的时间。对此种问题,要么找合适的人来参与,要么有Commander果断采取措施,抛开面子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尽快补充相关人员的知识

最后,讨论不能老是避重就轻,不能把最难下结论的事情留到最后。这种做法本质就是掩耳盗铃,自我逃避,花费大量时间讨论粗枝末叶,结果回到关键问题后,发现之前的假设都被打破,于是又回去重新修正,这是很磨人的过程。这个问题再碰上shedule压力,结果就是草草的在关键问题上下了结论,后患无穷

那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leader,这里一篇文章提到了collaborative leader的概念,我觉得挺好,我的理解,coordinator就像一个润滑剂的作用,他始终不是发动机,而collaborative leader则仍然强调自己是一个leader,强调自己作为发动机的本质,把commander的责任留给自己,以collaborative的方式,让一切资源为我所用,帮助我做最好的决定

纪念Trend 4周年

又一个7月2日来临,来Trend已经4年了
还记得4年前的夏天,我从武汉到上海,然后由上海辗转到南京;刚入职后一直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曾经痛苦不已;3年前的夏天,我把Daniel忽悠来了Trend;2年半前我成为leader;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在准备来英国;前天,Daniel正式离职
Daniel在我的Trend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相识已经超过7年。离开还是留下,看的是发展空间。不要为钱留下,因为钱买不下一个理想;不要为了感情而留下,留下只是因为有更好的机会,离开也是由于相同的原因
我很感激yaozhou能够放我出来锻炼,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过去的一年的艰难程度,堪比07年刚入职那一年。来到一家收购的公司,与加入另一家公司完全无异(虽然这家“公司”现在已经“很不幸”的被Trend完全同化),个人定位、团队合作、manager认可,更加上可恶的英式英语,一道道坎迈过来,往事不堪回首。尤其值得一提的英语,他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由于从小没有重视口语,连英标都发不准,更糟糕的是,应试教育让我养成了想当然的发音方式,很多常用词的发音都不准(比如梨子’pear’,我以前一直念’pier’)。痛定思痛,我从音标从头学起,一个个词重新纠正发音,其过程之惨烈和痛苦,就像把自己大脑一刀刀的切开,又一刀刀的缝上。还好这个过程已经走过最艰难的时段。这个事情让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为什么要把事情第一次就做正确,如果第一次只做到勉强的程度,后面会要用超过第一次很多倍的努力来弥补(经典语录:“很多人没有时间把事情第一次就做正确,却有时间把事情做了一遍又一遍”)
虽然过程辛苦,但收获也会更多;更强大的自信,更好的英语,更多的leader经验;我已经越来越喜欢英国人,专注、幽默、直接、友好、敬业;英国的山山水水也几乎已经玩到,虽然不如中国的山山水水那么精致细腻,可是他们对于传统的认同,对于遗产和环境的保护,对于乡村风光的重视和宣传,是浮躁的国人非常应当学习的;同时对于英国的历史,英国曾经的兴盛和如今的衰败,英国人骨子里的骄傲和现实中的无耐,也是耳闻目染,相信这种历史的轮回,同样也会出现在过往与未来的中国人身上;与bb仔在英国待的这一年,会是我们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一生回味
与Daniel走时,还在谈论未来的理想,我们都还是有理想的人,这已经足够
期待下一年。。。

错过的三个创业机会

当前互联网领域热钱横流,Tech Crunch最新文章的描述讲到:“The funds were raised entirely in seven weeks, mostly from Accel’s existing US limited partners. Ok, part of that is due to a raging Chinese Web bubble: One-quarter of all US IPOs last year were by China-based companies. But it’s still an impressive feat.”

昨天看团队周报,讲到五分钟(开心农场作者)造访Dian团队,不禁回想起09年程延辉(五分钟Founder)给我打过的电话,也不禁想起自己错过的几个创业机会。

第一个错过的机会是Tapatalk,Tapatalk是willie参与创立的公司,我们给他们做了Nokia的客户端,至今这个app仍然在Ovi上,但是Review结果惨淡(窃以为,review在三颗星及其以下的App都算是烂app了),主要诟病是Nokia的WRT技术很不成熟,在很多机器上都跑不起来(Nokia现在已是昨日黄花了,不骂她算了),但放弃与Tapatalk的合作,其实与技术无关,而是沟通问题——主要是我的沟通问题,我缺乏主动性,没有真正把两个团队融合在一起,我当时心气很高,总觉得自己应该有足够话语权,而这正是造成自己缺乏成就感的主要原因。当然,也就是在这之后,我坚定的认为,如果我创业,一定要在创业团队里面有足够分量,给别人打下手还不如留在大公司。Tapatalk现在财务状况非常健康,公司稳步发展,Tapatalk一定可以成功!

第二个错过的机会,是SNS安全,这是我的创新idea,在公司内部进入了Global Submit展示(Global Submit是Trend内部每年一届的全球盛会,idea从全公司挑选,并向公司最高管理层展示),但展示完后,因为各种原因,被搁置起来,我自己也曾尝试推动过,可惜没有成功,后来意兴阑珊,慢慢就不了了之了。半年后Symantec在facebook上推出了一个功能完全类似的产品,叫Norton Safe Web,现在这个服务貌似蛮火的,我的很多好友都在用,而Trend至今仍然没有推出类似产品。错失这个机会,我和几个同事都很痛惜,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想要用公司的资源想做自己的idea真的好难,一方面要尽力施展自己的软实力,游说老大们认同这个idea;另一方面,自己要一直对自己的想法报以持续的信心和热情,坚持坚持再坚持!这件事情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执行力,要把一个想法变成现实,需要有偏执狂的精神(到此时,我似乎有点领悟因特尔创始人为什么要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第三个错过的机会,就是五分钟,当时程延辉给我打电话(他们当时紧缺做服务器的人手)的时候,我正在上海机场酒店,准备飞到日本去参加Global Submit,当时心情很兴奋,对SNS安全信心满满,觉得待在Trend前途一片大好,五分钟虽然很诱惑,可还是没能诱惑我离开Trend;当时五分钟只有20个人,而现在五分钟有170个人,公司估值2000万美金,据说是中国目前估值最高的游戏公司

回过头来看三个机会,每个都很不错,我错过了,我后悔吗?不!每份经历都是一份财富,我错过,所以才会去惋惜,也才会在未来去珍惜,在Trend快要四年了,我得到的比我失去的多。创业很美,尤其在目前泡沫比较浓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口必谈创业,可是真正能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人生的精彩,在于你经历了多少,而不是你是否创业了,虽然创业这份经历非常宝贵。

小蜜蜂VOA,是我新的试验田,我要好好经营她!

多想几步,不要受限

今天和老板做了畅谈,觉得很多事情都已释怀

我这才知道,老板是知道我前段时间很”struggle”(老板的用词,我觉得应该翻译成挣扎)的,我们回顾了过往的很多艰难时刻,老板居然始终站在我这边,我很感动。英国人的直接,从另一个角度就意味着缺乏同理心,缺乏了解对方的欲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加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难怪当初要把我碰个头破血流

回想之前签证被拒,居然老板和老板的老板要觉得我会放弃,说实话,我也不是没有这样想过,但是总又不甘心,放弃就意味着这西方世界我再无染指机会,而失去这块天地,谁会甘心?三年的趋势生涯,就要因此铩羽而归?如何甘心!

挺过来真的不容易,很感谢老板给我让我开始做英国Team的Leader,并帮助我短时间内把位置坐正,对老板的感激,难以言表。写程序不是我喜爱的事情,也不是我最擅长的事情,我要做回我自己

老板谈到对Team Leader的要求,第一步是要control住,也就是要了解所有事情,能够承上启下;第二步则要多想几步,不要受限,想到就去做,一切都有可能。多想几步,说到容易做到难;多想几步,最忌没有想法,没有激情。老板说,没有想法和激情的人,他的职业生涯也就到顶了

今年运势不错~~~~

Don’t settle, keep looking

乔布斯二十出头就找到了一辈子喜欢做的事情,而且心无旁骛的真的做了一辈子,专注的人才能成功,我很羡慕他。最近一两年总在寻求改变,我不喜欢一眼就能望到自己两年以后的样子,不喜欢一天到晚都跟机器和代码打交道,不喜欢下班后不知所措地找寻所谓的“第二职业”,我到底喜欢什么?我何时才能找到自己可以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干一行爱一行没有错,但我觉得这只是一种麻醉,暂时的休克,能够让心停止追求,但也让自己更加接近坟墓。真正的爱,需要有忘我的投入,高度的满足感,并且要觉得自己被尊重,有幸福感,用刘老师的话说,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功就是做喜欢的事情,不仅养活了自己,还能带来荣誉

Don’t settle, keep looking! 在新年,新的环境中,继续寻找,直到找到自己的“真爱”!

折腾要到哪一步才算适当?

做一个自己的软件真的好难,记录一下此间心路历程:

我一直有个idea,做一个手机上的VOA阅读器,于是诞生了“胜蓝工作室”,然后诞生了“小蜜蜂VOA

她源自我自己学习英语的不便——每次听VOA都要手动把听力原文和MP3分别下载下来,然后在手机上一边听MP3,一边看原文,在MP3播放器和浏览器间切来切去,麻烦的很,小蜜蜂VOA能够把这一切集于一个软件,提供了强大的离线阅读能力,先下载后阅读,非常方便

小蜜蜂VOA从我到英国后开始做,9月份发布,现在的成绩各个市场加起来大概5000+,小蜜蜂源自自我需求,更源自自己的野心——一直就没停止过折腾,一直都不甘于做个developer(leader),可是猛然回头,发现英语学习软件是做出来了,英语能力却没怎么提高;到底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英语,还是做好软件?当前优先级最高的事情,到底是做软件,还是学英语?

有点迷糊,回到中国,才发现自己蒙头做软件的那两个月是多么的宝贵,如果用写软件的干劲好好学英语,相信现在鬼佬已经认可我语言能力了,现在自己的压力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也有这样的烦扰,成大事必须专注,可是如何才能算是专注?是一段时间内只能做一件事情,还是某一时间点只能做一件事情(也就意味着一段时间内可以做好几件事情)?是否创业一定要全职?是否想脱离低层次,一定要折腾?没有答案!但不管怎样,需要调整几件事情的优先级:

  1. 学英语——工作可以换,但英语能力是永久的,现在已经可以和鬼佬正常交流了,但离native English差距还很大
  2. 搞工作——一课永远摆在第一位
  3. 继续维持小蜜蜂VOA和胜蓝工作室

顶住!

UK VISA遭到拒签

好伤心,却又好真实,也许得来容易,却又不够珍惜,上帝要惩罚我的随意

希望后面的申诉能够挽回局面,刚刚跟刘老师长谈玩,“就像出租车司机一样,你以为前面错过的那个客人很可惜,但或许下一个上车的就是去飞机场的,不要伤心!”

迟到的27岁生日记录

每年生日记录一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刚刚看了一下26岁生日写了什么,居然开篇是“我总是有个奇怪的感觉,27岁就会很老了,26岁貌似还能接受。”但我现在居然仍然感觉自己好像还年轻,真是恬不知耻、打不死的蟑螂,呵呵

26岁那年我真的好忙,做了好多事情,可是到了27岁了,似乎要做的仍然不少,刘老师说,能够决定什么时候出差的人,就是成功人士,我显然还不是

27岁生日之前,以及之后一年的最重要事情,就是做好“英国佬”,过去的两个月英国生活,让我有种重活一遍的感觉,一是因为碰到了Dan这样的天才人物,18岁开始创业,如今已经卖掉了自己的第二家公司,而且他居然是我的同龄人,他现在达到的成就,也许我要花一辈子才能做到,感觉他已经活够了,而我还没开始活(当然,这是一种可笑的感觉);在国外的感觉确实不一样,不一样的公司、不一样的国家、不一样的同事和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我很庆幸2个月挺过来了,庆幸自己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工作和生活分开,什么是执行力,什么是魄力,什么是沟通。当然,想到最后那几天身心俱疲、几近崩溃的状态,时至今日仍然心有余悸。

27岁生日,最好的礼物,就是刘老师的到来,仍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如今她已经从团队的杂事中解脱出来,到各处与老队员布道,教导我们要保持心中的热度,要有高标准,要做好终身吃苦的准备。对于“优秀等于终身吃苦”,之前我并不以为难,觉得生活总是自己能掌控,开不开心也是自己掌控,为什么一定要过“苦”日子?可是经历英国2月,我已经开始认同这个观点了,因为优秀基于不断的追求,不断的寻求机会,不断的改变,而且改变,就意味着颠覆原有,舍弃已有,意味着去挑战新东西,也就意味着吃苦。

“主导社会进步发展的,永远只是20%的精英,而非80%的芸芸众生”,“不是因为血多才去献血,而是心中的那份热度”,“不能等待,不能等到五子登科,万事具备的时候才来想事业的问题,要保持心中不灭的火种”,在刘老师面前,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的思想是多么的短视、自私甚至肮脏,日后若有迷失的时候,去找刘老师会是个很好的选择。

保持刘老师的那种高境界,再从Dan身上好好学习如何高效率工作,如果保持强大的执行力和洞察力,28岁前有很多事情做了。

30公里骑行,不算远

从Leeds到YorkShire Schulptrure Park,不算远,骑车4个小时不到就到了:

View Larger Map

可是郁闷的时候,回程的时候,刚上车,车胎就被戳破了,不得己,只好去找最近的火车站,可是最近的火车站也是Darton,结果徒步推车走了7公里:


View Larger Map

这种充满变数的旅行非常开心,虽然身体很累,但心理很漂亮,徒步推行在英国的乡村小路上,轻轻的做着自己的思考,是非常难得的放松。当然也有歇斯底里的时候,比如遇到一个超大超长的坡,当你推过一个阶段,抬头发现前方还有更大的挑战时,很容易摧毁人的意志,经历几次之后,我已经学会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其实很简单,只需把目光移到脚下即可,然后不知不觉就到了坡顶了。人生道路如果想要赢得最后的胜利,不仅仅要心里有大理想,更要时刻把目光放在当下,而不是一味看着前方。

最后,本文的重点,欣赏Steven的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