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回忆——重心的转移

200512月份,耗时18个月的“DA板卡”项目终于结题,DSP组藉此获得了年度最佳集体,大家都非常开心。之后,marilynhyxxl加入Q电源组,wephone回到重庆处理家事和工作方面的事情,毕业之前不再参与项目,erf则获得了心仪的offer,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剩下我和asile,加上lyide,在做数字电机和激光电源项目的调研。

 

以前从来没有做过大型模拟电路设计,因此,数字电机和模拟电源对我来说充满诱惑,但却意味着艰巨的挑战。虽然做完了两个项目,但调研工作仍然发现有些吃力,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对于Dian团队项目,几乎都涉足一个新的领域,因此在决定立项之前,必须在技术上有足够的把握,否则就是巨大的隐患。对数字电机和激光电源,要学的东西太多,对我来说,也是方向性的困难,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做硬件并不是我的强项,还是要转到软件上面来。

 

我当时的真实兴趣,是嵌入式加通信,退而求其次,是大型面向对象软件设计。过完年以后,我回来得比较晚,结果dian老师告诉我,有个嵌入式加通信的项目已经让wikiexe去挑头了,数字电机和激光电源则被Gemming公司推迟,他们现在最急迫的是在原有软件组和DSP组软件的基础上,加一个界面程序,也就是整合所有振镜标记相关的代码。这个项目是一个面向对象软件设计的项目,整合后的代码量将达到20万行。我在惋惜嵌入式加通信的机会之余,开开心心的和asile投入到了“振镜激光标记软件(上层)”项目中。

 

上层软件开始之初,我很想采用有别于传统软件开发过程的方法来进行开发,恰好dodo有心推广敏捷开发模式,于是就请他来了。不过这次和他的合作并不愉快,究其原因,有技术上的,更有非技术上的。技术上,敏捷开发作为一个实验,在我们这个项目周期只有3个月的项目里面实验,让我很心急;非技术上,dodo的合作风格,气势如虹而技巧不足,令人感觉这不是合作,而是统治,令我很受不了。最终,我们唯一一次合作破裂,我和asile仍然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开发。这个项目对我后来找工作帮助极大,我深入剖析并掌握了C++,我和asile为此还专门研究了《设计模式》,并在设计中引入了多个模式,后来我面试AutodeskTrendmicro就是凭借这些积累。

 

我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和asile的合作,在此,我不想多提。我们曾经在一个月狂写了15000行代码,并如期达到输出评审要求,但由于Gemming公司内部沟通的问题,在需求方面CTO王和CEO周意见不统一,最后只得扩充合同,项目周期延至5个月,经费也做了相应调整。

 

进入暑假,我和asile到嘉铭待了两个礼拜。嘉铭的绿豆汤、可口的饭菜和和蔼的食堂师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嘉铭期间,我专门买了个瓷碗,这个瓷碗如今仍然摆在东七基地,成为难忘的回忆。只是嘉铭的空调太吵了,住了不久,就感觉头晕脑胀,于是只好搬回来。

 

Gemming公司留下了太多回忆,柳工、陈工等等工作人员,与我都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感情。Gemming公司是个很单纯的公司,对他好的时候,他会加倍的对你好,所以我们的合作才能顺利进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Gemming公司让我对公司运作机制有了深刻的认识,学习Gemming的优点,识别Gemming的缺点,就是最好的企业管理训练。我最喜欢Gemming的宽容,虽然项目经费很抠门,但在器件使用、
实验环境等方面给予我们的条件已经非常宽容了;最欣赏
Gemming的霸气,做世界一流标记企业,不屑于国内厂商,想跟国外厂商直接竞争,Gemming行么?我们拭目以待;最迷惑的是Gemming的企业战略,既然想掌握激光标记核心技术,为何不努力提高技术部门的研发实力,完全靠外包,到时候成果转化的时候肯定吃不消。我敢预见,Gemming会在3年之内开始压缩研发投入,将精力转入现有产品转化;最认可Gemming的上下班制度,朝九晚五的时间安排,令我们这些IT人只能垂涎;最痛恨的是Gemming的办事效率,除非老总发话,不然一定是一拖再拖;最担心的是Gemming的人才战略,既然是外包,但却不把外包之后培养的人才招揽门下,这些人当中一旦有人挑头创业,强大的技术实力可能会使Gemming颠覆。衷心希望Gemming能够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暑假期间,我还做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决定:招收12名本科低年级实习队员协助我们做20万行软件代码的系统测试。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代码不可能进行详细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所以只好在系统测试上对质量进行把关。不过这个措施受到很多人的质疑,有些人认为把一堆人抓来做“体力活”,有“贩卖劳力”的嫌疑,更多的人认为,系统测试没什么技术含量,让一些C++基础比较雄厚的同学去做这些事情,是一种人才浪费。但我必须为项目负责,而且我看人从来不只看技术能力,对一个新手来说,他身上所迸发出来的热情和智慧,比起已有的经验更加重要。这12个人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人可以马上胜任一些技术性任务,有些则刚刚起步,一个礼拜之后,我开始区别对待他们,zhengchanganyeshangxin等同学开始参与一些小模块的开发,但绝大多数人仍然要做测试。这些同学刚开始凭着一股新鲜感,做得比较投入,后来发现有点厌倦了,这个时候我就提醒他们,做任何事情,如果只是着眼于事情本身,肯定会厌倦的。编代码会不会厌倦?编代码是不是很枯燥?编码调试,如果完全不动脑子,那还不就是在F10F11等等快捷键,以及ifwhile等等语句之间徘徊?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测试没有技术含量,而总是想着去做Coding?根本原因是大家在测试的时候没有动脑子,没有去发掘其中的乐趣,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思想。最后我忠告大家,如果大家做事情的时候只是停留在表面,丝毫不动脑子,那迟早都会失去兴趣的。

 

经过暑假20几天的观察,12个人中,有四位同学推荐到种子班,是所有小组中推荐人数最多的,而且最令我高兴的是,这四个人在种子班表现都处于中上水平。当时组内还有asilezhengchangan等我所中意的队员,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的兴趣点逐渐从技术转移到人才,不再单纯跟别人比拼技术,而是花更多心思来培养组员。这是一个重要转变。

“我的大学回忆——重心的转移”的一个回复

  1. 与你合作失败给我的教训是:戊戌变法遭到挫败不是一个历史巧合,不破不立确实是这个道理。screen.width2)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