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个人小结

    又至岁末,要开始写年终小结了,在写今年小结前,先把去年的小结翻出来了,^_^

                                    2005个人小结

    很多人觉得我这一年过得很风光,也有些人说我这一年过得太累了。的确,从一个本科生过渡到保送研究生,从一个刚上任一个月的项目组长过渡到Dian团队的CTO,这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一、沉醉在技术的魅力中
    当上DSP组组长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这个项目结题的时候,我一定要集DSP组所有技术于己身。这样”大胆狂言”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我对技术的确非常痴迷;二是我认为,作为一个技术型的组长,要把握住项目组进展的正确方向,如果对各种技术特点以及可行性没有清楚认识的话,就很难给每个人分配正确的任务,也没有办法控制项目进展的方向。
    过去的一年,我几乎没有在星期六休息过,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累,我只是觉得很快乐、很充实。上次04级PK大赛,我给小弟弟小妹妹们分析大家编程的动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编程没有兴趣,大家的编程之路就不会长久。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参加二课,但是很多同学却有时间玩电脑游戏。玩电脑游戏和编程序有什么区别呢?我想区别就在于兴趣,只要能够在二课中找到玩游戏般的乐趣,就可以把程序当作游戏玩!就一定有时间参加二课了。
    正因为我在学习、研究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大家看电影、逛街、玩游戏般的乐趣,所以我能够在每个星期六都呆在实验室,而且呆的很快乐。
二、经过挫折后,心境变得沉稳,头脑变得冷静
    2005年1月28日,我们非常顺利的调通了第一块自制板(回过头来看,真的应该庆幸这块板子没有出什么问题),春节来了以后,我们又调试了第二块自制板,虽然DA芯片的跟随电路设计缺陷给我们带来了很大麻烦,CCS仿真器也时不时跟我们过不去,但PCI驱动、DSP程序、PC机程序等各大关键技术都有很大的进展。2005年6月1日,DSP组进行了一次输出评审,但是结果非常令人沮丧,输出评审被嘉铭公司驳回。嘉铭公司认为我们的软件设计中DSP的使用率太低了。
    方案的否决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我将整个系统方案重新审视了一遍,最后决定根据嘉铭公司的要求,重写整个软件系统。这是一个痛苦并快乐的过程,痛苦是因为压力,快乐是因为找到了方向。
    2005年7月27日,DSP组再次到嘉铭进行输出评审,非常顺利,我们对改进方案的定量分析令人信服,工作进度和质量受到嘉铭方面的一致首肯。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过笑脸的周总的态度也变得很友善,说”看来你们还是很有创造性的嘛”。
    第一次输出评审失败,再到第二次输出评审成功,这是一个大落大起的过程。每个人经过这一次,心境就都能沉静下来了。
    Q电源组组队的时候,DSP组两名队员对Q电源项目的可行性产生了莫名的怀疑,当时刘老师很生气,我也很诧异,不过我很快明白了:他们毕竟没有经过DSP组最困难的时期。为什么我们总说经过项目和没有经过项目是两回事呢?因为做项目不仅仅是学习技术,更重要的是团队协作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三、作为组员,站好自己的位置就能赢得尊敬
    站好自己的位置就是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个性、长处,清楚地认识组内的其他人的个性、长处;判断出自己在这个项目组内到底能做什么,能贡献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能贡献什么;千万不要对自己估计过高或者估计太低。
    这里我要怀着感谢、尊敬的感情,讲讲蒋大哥是怎么站好自己的位置的。
    蒋大哥留在一个”组长曾经是自己”的组里,对一般人而言,这种落差可能会让人很尴尬的,但大哥毕竟是大哥,有度量,有全局观,有位置感。他擅长动手(焊接、做小东西)和动笔(公式推算、写文档),在项目过程中他就主要负责焊接、推算公式、写文档等工作,而对技术核心涉及比较少,我一直很担心这样下去会让他逐渐丧失信心,而使他产生DSP组边缘人物的想法。但似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蒋大哥在Dian这样的技术团队里仍然能够保证绝对清晰的头脑,他没有被大多数人的行为所引导,在发展自己的长处的同时,非常清晰的站准了自己的位置,为DSP组在焊接、文档和算法上贡献了巨大能量。
四、作为组长,要看到组员的优点,而不仅仅是缺点
    这是刘明给我的启示。她告诉我,DSP组能够走到现在,是因为我能够看到大家的优点,而不仅仅是缺点。说老实话,当时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并没有把”看到组员的优点”的事情做到最好,不过我很快重视起这个法宝,并在DSP组成功的运用了。
    大家都有缺点,组长需要承担普通组员不需要承担的压力和风险,因此心情会比较急躁,如果组员负责的事情没有完成好,组长容易陷入浮躁情绪,这种浮躁情绪像恶魔一样左右着组长的思维和注意力,使得注意力过度关注组员的缺点,分配任务时总是畏首畏尾的,最后所有的任务都压到组长身上,一个组织结构非常不合理的小组就这么形成了。
所以,在项目后期,特别是在有新人加入的时候,我非常注意考察组员的优点,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过度关注组员的缺点,黄勇、张新军两位新秀相继横空出世了,DSP组也逐渐成为了一个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极具战斗力的小组。
五、并行性是提高吞吐量的法宝
    人类发明了多任务操作系统,可惜目前大家都停留在单任务阶段。
    小学课本上有个小故事,是一个很著名的小说家写的。他说有个人泡茶,先把茶壶洗了,打上水就等着水开,水开了以后才发现杯子还没洗,于是再去把杯子洗了,然后再泡茶。这个故事里的主角其实完全可以一边等水开,一边把杯子洗了,如果他这样做,就几乎可以把洗杯子的时间全都省掉。这就是多任务和单任务的差别。我一直都记得这个故事,从小到大。也许正因为此,我很难做到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每做一件事情,我都尽量想再开辟一个线程,以提高效率。
    2005年,我在团队担任着预备队总教练、DSP组组长、五一基地片长、CTO等职务,还担任了2005级新生班主任。虽然我没有把每件事情做到最好,但能”揽”下这么多活,正是因为并行性。
六、大家的明天我有责任、还有很多地方要提高
    对我来说,CTO曾经是遥远的梦想。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份非常实在的责任。但我很清楚,我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都离一个称职的CTO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我可以解决技术点,但是缺乏系统级经验;我可以管好一个硬件项目,但我缺乏大型项目的锻炼;我可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