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27岁生日记录

每年生日记录一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刚刚看了一下26岁生日写了什么,居然开篇是“我总是有个奇怪的感觉,27岁就会很老了,26岁貌似还能接受。”但我现在居然仍然感觉自己好像还年轻,真是恬不知耻、打不死的蟑螂,呵呵

26岁那年我真的好忙,做了好多事情,可是到了27岁了,似乎要做的仍然不少,刘老师说,能够决定什么时候出差的人,就是成功人士,我显然还不是

27岁生日之前,以及之后一年的最重要事情,就是做好“英国佬”,过去的两个月英国生活,让我有种重活一遍的感觉,一是因为碰到了Dan这样的天才人物,18岁开始创业,如今已经卖掉了自己的第二家公司,而且他居然是我的同龄人,他现在达到的成就,也许我要花一辈子才能做到,感觉他已经活够了,而我还没开始活(当然,这是一种可笑的感觉);在国外的感觉确实不一样,不一样的公司、不一样的国家、不一样的同事和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我很庆幸2个月挺过来了,庆幸自己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工作和生活分开,什么是执行力,什么是魄力,什么是沟通。当然,想到最后那几天身心俱疲、几近崩溃的状态,时至今日仍然心有余悸。

27岁生日,最好的礼物,就是刘老师的到来,仍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如今她已经从团队的杂事中解脱出来,到各处与老队员布道,教导我们要保持心中的热度,要有高标准,要做好终身吃苦的准备。对于“优秀等于终身吃苦”,之前我并不以为难,觉得生活总是自己能掌控,开不开心也是自己掌控,为什么一定要过“苦”日子?可是经历英国2月,我已经开始认同这个观点了,因为优秀基于不断的追求,不断的寻求机会,不断的改变,而且改变,就意味着颠覆原有,舍弃已有,意味着去挑战新东西,也就意味着吃苦。

“主导社会进步发展的,永远只是20%的精英,而非80%的芸芸众生”,“不是因为血多才去献血,而是心中的那份热度”,“不能等待,不能等到五子登科,万事具备的时候才来想事业的问题,要保持心中不灭的火种”,在刘老师面前,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的思想是多么的短视、自私甚至肮脏,日后若有迷失的时候,去找刘老师会是个很好的选择。

保持刘老师的那种高境界,再从Dan身上好好学习如何高效率工作,如果保持强大的执行力和洞察力,28岁前有很多事情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