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的宗教,总是跟迷信混为一谈,也会联想到少林寺,然后想到少林功夫,然后想到少林七十二绝学,然后想到金庸小说里纠结不清的武侠情结。
司机告诉我,台湾是个多宗教的地方,世界上各种宗教门派和睦共处,挺和谐的。也是机缘巧合,某天在饭店吃饭,客满为患,只好和人拼桌,对面坐着的是周先生。边吃边聊,而后聊得投机,临走时我说周末要去淡水,才知他正好家住淡水,于是相约周末一起游淡水。
周末见到了周先生和他的pp老婆。他们带我去了海边(我平身第一次看海,囧~~),然后去了海边的一处重要佛教圣地:法鼓山。台湾佛教分为四大门派,法鼓山是其中一支,住持是圣严法师,可惜在前几周已经仙逝。圣严法师热心社会公益,一生只为“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为台湾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法鼓山是个有着智者风范的地方,山不高,甚至很不起眼,但来这里的信众和游人却是络绎不绝。来这里的人并非为了烧香拜佛,甚至我都没有看到烧香的地方。这里只有几间由圣严法师信徒捐建的现代建筑,陈列着各种佛教典籍,走道里有圣严法师撰写的小册子,免费送人。我挑了几本小册子带着。其中一本一回家就看完了,名字叫《人生为何》,人生为何?实在是个烦人的问题,而圣严法师的解释,引起我极大的共鸣。(这本小册子的详细内容见文末)
宗教本身是个争议性极大的东西,尤其在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与共产主义不能相容。在我看来,宗教的威力可大可小,可善可恶。威力之大,有如中国的南北朝,可以作为统治民众的工具;威力之小,有如今日之中国,几乎无人问津,也就毫无用处;宗教之善,正如我见到的圣严法师,专心于提升人的品质,创建和谐社会(请原谅我用和谐二字);宗教之恶,则看今日之印度中东,宗教冲突已经让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水深火热。
麻烦,真是麻烦!我不懂!而且自问宗教不干我事。我坐在法鼓山的诵经大堂里,温和的灯光配合安静的诵经声,旁边有虔诚的信徒,对着大堂正中央的佛像,诉说自己的故事。佛像后面是水帘,落水声声入耳,我也在冥思。好难得的平静啊,这是忙碌的人们需要的。我们需要时间去思考自己,思考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到底做错了什么。当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思考的时候,这个社会还会这么拜金吗?人们还会这么唯利是图吗?社会能不和谐吗?(sorry,又用了和谐二字)
宗教固然难以控制,但宗教的虔诚、信念、责任感、道德观,是当下中国人最最最需要去学习和遵从的。像圣严法师那样的宗教领袖也不应该和武林高手、巫师等传统宗教形象混为一谈,而应该是这个社会最好的心灵学家、社会学家。
附:《人生为何》
人生的意義在那裏?人生的意義在於盡責任、負責任。每一個人從出生到老死的生命過程中,扮演著許多不同的角色:做兒女、然後做父母,做學生、然後做老師,做同事、做長官,做部屬,做朋友。這些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是屬於責任的範圍。
如果沒有盡到責任,你扮演的角色就叫「不倫不類」,如果從倫理的標準來看我們自己的話,常常會發現自己是不倫不類的,因為只要在某個角色、某個角度上面責任盡得不夠的話,就是不倫不類。
人生的價值在那裏?很多人認為一個人有名、有地位、有勢力、有錢,就表示他的價值相當高。非常有名,是他的價值;賺很多的錢,是他的價值;地位很高,是他的價值。這些到底算不算有價值?可以說算,也可以說不算。那就得看他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有多少,如果對人沒有貢獻,而只有地位、只有錢、只有名,是負面的價值了。
人生的價值是奉獻、貢獻,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色來盡責、提出貢獻,可是生活在這個天地之間,直接的關係並不多,間接的關係可就多了。所謂直接的關係,如果把我們一生當中,從有記憶開始,直接跟自己有關係的人,把他們的名字一個個的默寫出來,看看有多少?大家一定沒有試驗過,相信很少人能夠寫出一千個與自己直接關係的人名吧!
所以貢獻,小可在自己執掌範圍的工作內,大則可廣被全世界,乃至對一切眾生,我們都應該承擔起奉獻、貢獻的任務來。
人生在世界上,就應該有個人自己應走的路,更要有近程、中程、遠程的人生目標,從近處著手,從遠處著眼。剛上路的時候,一定是從跨出第一步開始,接下來步步踏實地往前走。
我年輕的時候喜歡讀書,但那時候不容易找到書,我有一位軍中的同袍就說:「老兄啊!你喜歡讀書,我以後就開書店,讓你讀個夠!」我說:「你開書店出不了幾本書,書架上的書是有限的,為什麼不開圖書館呢?」他說:「開書店還會賺錢,還能維持生活啊!如果開圖書館那我只有賠錢了,對我一點好處都沒有。」我說:「將來我要辦圖書館。」他說:「那只好你去辦了。」
這個願望講過以後,一晃三、四十年過去,總算是機會來了。我創辦了佛學研究所,有個圖書館藏書好幾萬冊,將來辦人文社會大學,也會有個藏書卅萬冊的圖書館,當初我的願望,已經在逐步兌現了。
因此,許願是一種動力,許了願要努力去兌現,所以願就是理想,就是人生的目標。
我們佛教徒,每天在做早、晚課時都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有的人認為做不到的事,為什麼要發願,但是我還是鼓勵大家一次一次的發願,慢慢的你會越來越堅定、越來越能夠堅持自己的願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我這一生還有一個願,那就是「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有人會說:「師父啊!現在社會這麼亂,這個願要實現可能嗎?」我很有把握的告訴他們,「有願必成」,這個理念是任何一個人都需要的,它是心理的健康、身心的健全、家庭的和樂、事業的安定,這是大家都需要的。所以,我們有了願,就會去動頭腦、去想辦法,改變自己來對待人,或者改變自己來改變人,如果不發願,雖然有很好的機緣出現,也是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