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4岁生日

每年的生日,心情都不一样,但过的方式都差不多,都是平平淡淡的。

24岁,真的是个很特别的时刻,本命年、刚毕业、刚刚开始自己的事业,一切处于适应与被适应的过程。很多Dian团队的队友都说我动静好少,貌似是过上了小日子,就忘了大家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子。在心情平静,事情都很顺利的时候,我才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若是每天都过着时间和心情都很紧张的日子,就很难有思想和行动的活跃发挥了,生怕自己的牢骚或者不成熟的想法造成不好的影响。现在的我就处于那种莫名的紧张之中。

很早以前我就发现自己要融入某个集体,总是那么的缓慢。以前在Dian团队甘心做上一两年的板凳,似乎蛮符合我的性格,只是这个过程拿到TM来再做一次,已经没了当年的耐性。也许天性敏感,在Dian团队的“辉煌”过去惯坏了我这牛脾气,始终沉浸在期待尊重的感觉中,这是烦扰的根源。

慢慢的熬吧,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开心不开心还是得由我自己来决定。每周都与朋友聚会,每周都尽量认识更多的同事和朋友,每周都去打篮球,每周都保质保量并略带惊喜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每周都将自己重构cad的想法推进一步,每周都学习更多与宝贝仔相处的习惯和技巧,每周都进一步build up自己的knowledge base,每周都促使自己思考更多问题、催生更多idea,每周都跟家里打电话,汇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so much for my 24th birthday. a smooth and calm day. a little pathos. over…

这么快就见到steve和jenny了,^_^

真的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可以见到steve和jenny,非常enegetic而且nice的两个人,是他们造就了趋势科技,如今,steve已经退居二线,jenny的妹妹成了Trend的CEO,但别以为TM是家族企业,TM是个名副其实的global corporation。 

steve两年没来南京了,这次他们转遍Trend全球各个分站,主要是做三件事情(我的理解):一是简要回顾创业史;二是宣讲趋势4C1T文化;三是听取员工声音。具体内容就不说了,大家从《挡不住的趋势》里面可以找得到,我所感触的,是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重视,jenny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现在公司大了,可能很难找到当初那种家的感觉,但我们真的希望可以跟大家都见见面,聊一聊”,公司大小都各有长处,回顾过去,取长补短才能更好的发展。TM现在的状态非常好,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更多的老板想到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但能够想到回顾历史,强调文化,是一种更有眼光的做法,也是我越来越看好趋势的重要原因。

创业过程,我们经常要在金钱和理想(文化)之间抉择,在公司,理想(文化)归根到底是为赚钱服务的,但在学校,则必须反过来。什么是最高境界?那就像TM这样,赚钱的同时,绝不丢弃理想(文化)。

Dian团队的烦扰,是因为走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今天上校主页,看到一条新闻:“我校举行2007年微软创新杯总结表彰大会”,该会议规格之高,估计会令很多huster感到艳羡,不知道dianer们怎么想,是不是有点酸溜溜的呢?

相比于联创团队,Dian团队的待遇似乎令人迷惑,东五基地的撤除,据说在团队内部引发轩然大波,作为出站队员,我同样为此感到震惊。

但dianer们也该想想,为什么境况会有如此差别?一味的埋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Dian团队模式,是一种不能立竿见影的模式,不能急于求成的模式,不能轻易复制的模式,态度和作风是我们最看重的评价点,但恰恰这种意识流的东西,远不如奖杯奖状来得容易,也不如奖杯奖状那么容易被复制,更不如奖杯奖状那么有说服力。联创团队能够做的事情,我们能不能做到?但我们有什么是联创团队做不到的?这些东西才是我们要坚守的阵地,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就像我们国家的宗教一样,大家总是以为宗教是阴冷的,不容易控制的,以为意识流的东西都可以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来引导,可惜大家错了,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信仰迷失问题,恐怕已经让很多人感到悲观,相比之下,对宗教信仰非常重视的邻国印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近几年崛起的印度经济,与其在文化宗教信仰方面的优良传统关联极大。就是这样子,意识流的东西,要得到承认,是非常困难的,但它就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有了它,速度就是不一样。Dian团队现在在做的,不是把可以拿的奖杯奖状拿到手,而是大学教育中鲜见的态度作风技术融合的培养方式,Dian团队要得到更高承认,凭的不是奖杯奖状,而是出战队员的成绩,这种成绩需要三五年甚至上十年。

我们的领导者,是等不起那么长时间的,所以,大家不要抱怨什么,不要概叹既生Dian团队,何来联创团队,如果选择了理想,就应该一往无前,我们的烦扰,只因为我们在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倏忽已有2月时间了

从7月2号报到以来,到今天,整整2个月了。直到现在,我才终于适应了工作,能够心平气和的对待自己手中的事情,曾国藩有句话,大概意思是说,人生祸福,由老天决定,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但开不开心,却是自己可以把握的。把握自己可以把握的事情,别想太多,别太急躁,这种工作态度,使我不再紧张,可以从容的对待工作,对待周围的人。

嗯,已经修了几个礼拜bug了,一来就修bug,还是挺苦的,往往看了几个小时代码,最后修改几行代码就搞定了,而且网络环境比起嘉铭的单机环境来说,显然更加复杂,每天都要花一两个小时搭建调试环境,挺麻烦的。

工作之余,我会尝试做一个CAD软件的重构,呵呵,多学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