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丁丁和jerky来访……游总统府

丁丁就是小姐夫了,呵呵,第一个来南京的家人。陪丁丁去了总统府,真的是个好去处,明清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重大历史阶段,都浓缩在1万平米的面积内,乾隆皇帝题写的“惠洽两江”、历届两江总督的办公地点、被清朝毁掉的太平天国天宫的遗迹、被曾国藩削掉一半的棕×亭、蒋介石办公室、蒋介石为自己预备的防空洞、国民党逃跑时未来得及的日历……这里的每寸土地,都沉积着历史的厚重。建了再烧,烧了又建,看到总统府里四处可见的现代建筑印迹,难免有几许对古人古迹的怀念和唏嘘。人类就是这样,不断创造,又不断毁灭,却又继续创造。这里,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浓缩画卷,随着台湾问题的走势,这里更将在未来呈现更重要的历史意义。

有趣的是,国民党政府最高行政机关(相当于中共的中南海?)的设计和建造者,居然是我的茶陵老乡……谭延kai,他官至国民政府主席,算是个人才!

 今天到访的jerky,来得好有点突然。还是那么俊秀,只是身体大不如前,走过几条街就顶不住了。不过很高兴他有意向到南京(对TM有意向哟)工作,希望他能成功!

跟jerky谈到了IT人士心理和生理上的亚健康状态问题,两人很有共识,在此建言所有尚未踏入工作岗位的朋友们,不管在哪里,都要注意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在加班很普遍的IT行业,大家的健康状态真的令人担忧。只是更多的人习惯了现有的生活,只要生活还能继续,就不太想到去跳槽,去寻找更好的机会,但对现实的不满,却难免发生更多的牢骚,于是乎进入一个死循环:不愿意改变 -> 不满足现状,发牢骚,业绩受到严重影响 -> 心理变得脆弱,体质的下降,业绩平平,更是使人缺乏改变的信心和勇气 -> 不愿意改变。陷入这个死循环后,只会是无尽的抑郁和挫折感,后果会相当严重。

希望大家能够互相共勉,一起维护好IT人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至于我自己,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充实连续的双休,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最近看对话节目,有趣的发现好多创业者(武汉红桃K主席、史玉柱等)都非常之崇拜毛泽东,而且都把毛泽东的若干战略(比如:农村包围城市)运用到商业中,甚至性格上,都有着毛泽东的大气磅礴。

我将花半年的时间,好好研究毛泽东,学习毛爷爷。此外,还将好好研读孙子兵法、经济学基础知识,若有所得,会在我blog上及时发布,希望大家多多赐教。

第一个礼拜上班,就加班了~~

呵呵,dian刚刚在团队描绘了TM的美好生活,结果就加班了,有点像一个传说很高尚的家伙,正在众人夸耀的时候,突然间拉下裤子,肆无忌惮的开始小便

不过,加班也不算坏事,至少可以调休吗。第一个礼拜上班,对windows mobile的调试环境实在是不熟悉,而且文档也缺得很,一个礼拜下来只在about对话框上添加了几行字,暴汗!即使项目组不安排加班,我也准备周末来补补课的。TM的代码跟以前smant在软件组留下的代码有几分相似——几乎没有注释,不过代码质量真的不错,几乎可以做到70%的自注释,所以看起来不是很累,再加上一些很成功而且常见的设计模式的运用,使得研究代码的过程充满乐趣。上次与llyy聊天,谈到团队继承的两大要素:团队和代码,的确很有道理,TM这两大要素都有,只是文档还不够完备,Dian团队在团队方面有着“流水的兵”之先天缺陷,要始终注重梯队建设;在代码方面,Dian团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最起码的,要统一代码编写风格和注释风格(至于设计,更多是考验组内的architech的能力);在文档方面,Dian团队做得很漂亮,只是别只注重给甲方看的文档,自己看的文档更要做好,做漂亮,不仅要做好技术手册,更要注意配置文档,使用手册等等过多依赖言传身教的资料的文档化

再说说开发模式,TM的开发模式还是比较传统的(相对于目前流行的敏捷模式而言),瀑布模型,实施细节与Dian团队的相似度非常大。TM的具体过程非常自由,不会过多限制细节,所以RD可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单元测试都是RD自己保证,不会像H3那样做那么正规的覆盖率检查,总的来说,相比与H3,TM是假设一堆牛人在干活,责任心和个人能力是这种看似松散的开发模式能够玩得转的两大法宝。与Dian团队饿开发相比,TM最大的不同在于QA职能和重要性的放大。QA与RD相比,编码能力和设计能力肯定不如,但是知识面宽,测试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QA的职能范围贯穿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与RD基本持1:1的比例,主要负责测试工作,参与review,监督RD输出,协调测试资源,保证项目按照TM流程进行。Dian团队可以考虑借鉴这一点。团队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强悍的编码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想做开发人员,我们必须有人专门来关注项目的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