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回忆——启蒙阶段

大一开学是老爸送我来的。刚到华工,一下子找不到北。老爸第二天就离开了,只认识了南三门,尚没有找到南大门在哪里。

军训是大学的开始,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的大学的开始是比较顺利的。我的教官叫马小磊,长得高大英俊。他在湖南当过兵,所以比较喜欢跟湖南人打交道,我和另一位湖南同学跟他很谈得来。我喜欢军人,喜欢英姿煞爽的样子,喜欢军人服从纪律、行动果断有力的作风。马教官是我生活上的朋友,他幽默风趣,但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含糊,是令我尊敬的大哥。他经常跟我说,进入社会以后,人情交往会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也会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所以待人一定不能小气,如果是真正的朋友,即使两肋插刀,舍身犯险也应无憾;他经常激励我们,要努力开创大事业。听到这种激励,我们都热血沸腾,只是我还不懂事,我告诉他,“我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业,到时候开了公司,我会请你当保安的”,呵呵,真的是年少轻狂,但马教官只是爽朗一笑;军训过程中,有一次集合的时候我忘了戴领徽,结果被马教官拉到雨中站了一个小时军姿,而且训了我一个小时的话。很多训话内容记不得了,只是“千万别让信任你的人伤心”一直铭刻于心,成了我日后的行事准则。训完话以后,教官还要求我写一份检讨,这份检讨被教官称为“很有文笔”,他建议我多写写,然后往报社投稿,呵呵,投稿是没有,不过也促使我养成了多写的习惯,这次的大学回忆,也是“多写”的结果。

教官走的时候,找排里面每个人都说了一次话,他对我说:“我对你比较放心,感觉你比较成熟的”。

可以说,教官给了我面对大学的自信,使我不是真的像个乡下小孩那样拘谨,而是放开胸怀,真正去拥抱这片新的天地。教官是我大学里第一个老师,也是我一直非常感激的一个人。军训完以后给他写过两封信,之后再没有联系了。此刻,马教官说不定正在某个山窝窝里,守着几颗核弹头呢。多年以后,要是我真的开公司,得另请保安了,^_^

军训后就是十一,之前我们上了大学第一堂课……思想道德修养,在这里,我又碰到了另一位好老师……杨一平老师。杨老师在华工的名气不用我说了,她的课讲得非常生动,通过一个个案例的分析,很容易接受。她讲的很多关于价值观、辩证法、社会责任的知识,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特别有益,比如:“爱情是一种责任”、“关键时刻考验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要表现好,在一段时间内比较容易做到,但要做到一辈子则很难,尤其在关键时刻就更难。很多道貌岸然的人就是如此。她开个玩笑说,很多人自诩为高素质,但每次上完厕所,总是忘了冲厕所,这就是关键时刻把持不住。这个比喻很有趣,华工很多厕所的邋遢现象就与这种人有干系。本人鉴于杨老师教导,每次都没有忘记冲厕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证一下,呵呵

大学的第三位启蒙老师,是我的一个师姐。她是我的高中校友,大学之前不认识她,到了大学后由其他人介绍而认识的。师姐非常热情,给了我很多生活上的帮助。师姐的舞跳得很棒,几乎每个礼拜都拉我出去跳舞,恰恰和交谊舞是必选。大一的扫盲舞会上,我们班就我一个人带了舞伴,还是挺光荣的。可惜我跳舞没有打篮球般有兴趣,天赋也差些,所以一直没有长进,刚开始她当男的我作女的带我跳,后来我好不容易做成男的,可惜始终找不到感觉,令师姐很是失望。再后来师姐有了男朋友,慢慢的就不理我了,我也乐得去打篮球,慢慢也不理师姐了。

还是很怀念和师姐跳舞的感觉,师姐的bf很善良,相信师姐现在在广州的各个舞台,正在跳着轻松烂漫的舞姿。师姐在生活上帮了我们许多,使我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而且师姐的照顾,使我看起来是很有魅力的,自己也有了更多自信。

感谢3位启蒙老师,使我在心理上、道德上、人生定位上和生活上,很快的得以成熟。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上很多人,他们或者帮助你,或者启发你,或者与你匆匆而过。我相信我不是因为有魅力才能得遇贵人,而是我的真诚与谦虚,赢得了他们的认可。每个人都应该敞开胸怀,迎接别人,吸引别人,每个人都应该与人同行,而不应该寂寞的独自上路,否则,你是走不快的!

我的大学回忆——感谢爸爸妈妈

在开始写大学生活之前,很想写写我的爸爸妈妈。前段时间看过任正非的《我的父亲母亲》,被他那赤子之情所感动。任总是我一直相当钦佩的人,不仅仅因为他的成就,也因为他的人情味,他对父亲母亲,对员工,对国家民族的那份爱。他在文中怀着愧疚的情绪,回忆了他的爸爸妈妈,我们应该有所启发。有时间一定要多多陪陪爸妈,不要留下那么多子欲养而亲不再的遗憾。

爸爸54年的,妈妈53年的,妈妈比爸爸大一岁。在那个年代物质条件非常贫乏,爸爸妈妈一直都过得很苦。妈妈十几岁的时候,每天早晨起床以后到山上砍十几把柴火才能吃饭。爸爸命更苦一些,6岁的时候爷爷就死了,几乎可以算是孤儿。

在农村,尤其是在搞“集体”的年代,男人就是顶梁柱,家里没有男人,就要受尽外人欺负。干活的时候,干得再好,人家也不给你工分;分东西的时候,家里只能得到最差的,好东西都被别人先拿走了;出工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比别人去得早,一旦迟到就要扣分,别人则大摇大摆的去,慵慵懒懒的做,最后都可以享受很好的待遇。

伯伯天生大舌头,性格憨厚,在队里说不上话,队里人经常欺负他,爸爸经常为此跟别人对峙。伯伯犁田的技术是超一流的,但是队里人就是不给他满分的工分(满分10分,伯伯只能得8分,工分就是饭啊!没有工分就要饿肚子!),有一天爸爸看不过去了,直接在地里跟全队人吼道:“你们有本事犁田技术超过我哥,否则,你们就给他满分,想欺负我们没那么容易!”那天,其他人无话可说,更没人真的敢下地跟伯伯比赛,从此以后,伯伯的工分就是满分了。

爸爸天性不服输,全然靠自己的奋斗,挣下家业。虽然只读了小学5年级,但凭着自己的努力,爸爸的算盘打得非常棒,并成为了队里的会计。每年年关的时候,大队都会集中所有小队去参加年终决算。那年我爸参加了,组里一个老会计也参加了,老会计一贯看不起我爸,每每在爸爸要开始计算的时候,总会把爸爸的算盘操走,“走开!让我来,我比你快!”终于有一次爸爸下定决心反击了,当那位老会计又想操走爸爸算盘的时候,爸爸把算盘朝桌上一咂,“不要想再操走我的算盘!我来跟你比赛,我左手打算盘右手写结果,跟你打同一本账本,看谁打得又快又准”,那位老会计果然应战,但最后败在了爸爸的手下。从此以后,整个大队里面再没有人敢操走爸爸的算盘。

从我懂事开始,爸爸妈妈就一直在给我们讲这些奋斗史,每次,他们都讲得热泪盈眶,却又自豪万分。爸爸每次都告诫我们,“虽然我书没有读多少,但我一直认一个理:只要做一行,一定要做到自己圈子里最好的”,爸爸做到了,不管是会计,还是后来当队里的拖拉机手,或者后来做生意,他都做到了最好的。

“做到自己圈子里面最好的”,这句话成为我的人生信条。当我搞学习的时候,当我做大学物理ccbp的时候,当我在Dian团队坐冷板凳的时候,当我成为Dian团队总教练、CTO的时候,当我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候,我一直没有,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一人生信条。谢谢爸爸,谢谢妈妈,你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又给了我面对人生的态度和信念,使我永远不甘于屈居人后,使我矢志奋斗,所以才能有今天的一点点成绩和信心!

再来说说妈妈。妈妈是最勤劳,最善良,最聪明的。妈妈生我那天,还在地里担着上百斤的东西,第二天清晨就生下来了我。我在家里排行老四,上面三个姐姐。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今天的很多人肯定想象不出一个男孩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当年医术不太发达,妈妈结完扎后居然还是怀上了我,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大队开会决定让妈妈生下我。从这点来说,我像是上天赐给爸爸妈妈的礼物,让他们在贫瘠的物质生活中,能够寻求到一些心理力量。

妈妈一直引我为豪,我也从来不希望自己令妈妈失望。小时候每个学期都有奖状,每次拿给妈妈看,妈妈都很高兴。虽然妈妈近乎文盲,但她很聪明,很会想办法。读小学的时候,妈妈种很多菜,然后卖给乡政府和学校,换回家用开支和我们的学费。读5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下课,看到妈妈在食堂旁边卖炒好的菜。原来,那天妈妈本来想洗衣服的,结果发现没有洗衣粉了,她就炒了一些菜到学校去卖给读寄宿的同学(当然,也顺便犒劳她的儿子我)。妈妈现在回忆起来,都很自豪于当初的点子,妈妈是队里赚钱最多的女人。点子多,代表一种智慧,也代表一种思考的习惯。我自己碰到问题时,也不是一味的着急、埋怨,而是想出很多点子来解决问题。这也许跟妈妈的遗传有关系吧。

但毕竟物质贫乏,四个孩子嗷嗷待哺,爸爸妈妈真的很辛苦。后来搞“单干”了,爸妈每年都要包十几亩的地,真的是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小时候,我们从来没有零花钱。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得到零花钱,已经到了初中快毕业了。那天,考重点高中的通知出来了,我榜上有名(我们县只有一所省重点中学,她是上大学的保证),我知道录取消息后,顾不得在学校吃饭,一路狂奔回家向妈妈报告。第二天,爸爸给了我1块5毛钱零花钱,以奖励我的表现。当时我坐在爸爸自行车后座上,忍不住掉了眼泪。

但物质的贫乏,没有使爸爸妈妈放弃进取的决心,大姐高中毕业,二姐三姐中专毕业,再到我研究生毕业。我们四个人随便放到哪户人家,肯定都是沉重的经济负担。但爸爸妈妈挺过来了,不仅把我们带大,还给了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和信念,使我们都有了更好的前途。

只是爸爸妈妈已经不如以前那般强壮了,五十而知天命,他们都已经50出头了。爸爸的胡子已经白了许多,妈妈积劳成疾,患上了高血压、骨质增生。但他们仍然保持了那份纯朴的信念,他们用意志力抵抗住疾病的侵蚀,他们宁愿把钱留给我们,也不愿意花钱看病,生病了也不告诉我,怕我分心。他们真是傻得伟大,傻的令我心疼。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读博,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希望能早点出去赚钱,希望能让爸爸妈妈安度晚年。妈妈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把家里的老房子重建了,老房子是他们当年奋斗下来的结果,重建老房子应该是我的责任。我希望尽快帮妈妈完成心愿,让他们可以住得好一点,可以更少的参与繁重的体力劳动,过好以后的生活。

我觉得一代代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继承性,在前一代的基础上能够前进多少,其实与前一代的基业有很大关系。出国,很有吸引力,读博,听起来不错,但我觉得这超出了我和我的家人能够支持的程度(虽然爸妈也力主我读博),我只希望能够在爸妈的基础上,尽我最大的能力,做出更多成绩,让爸爸妈妈姐姐过更好的生活。出国、读博,我会在工作以后再努力,如果不行,那就尽力让我的下一代去实现。

一直都很想写爸爸妈妈,可惜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我记得初中的时候,曾经想写一部小说,专门描述爸爸妈妈的奋斗史,但这个计划最后
因为记不起来的原因夭折了。爸爸妈妈的奋斗史远比我描述的要精彩,很多旧事,也许应该录下来才好。

总之,感谢爸爸妈妈,感谢他们带我来到这个世界,感谢他们给了我今天的基础,感谢他们一如既往的支持。

我的大学回忆——序言

前几天hyxxl就跟我说,“你应该写个大学回忆录”。

我在华中科大待了6年,这是一个人的青年时代最宝贵、最重要的6年。从一个天真恣睢、不知天高地厚的乡下孩童,到一个习惯了城市生活的“知识分子”;从一个感情看似坚强,实则空洞的小男孩,到一个稳重、能处之泰然的大男生。这6年,是值得纪念,值得回味的6年。这6年,似乎穿越了一条时空隧道,由一个天真、狭隘的世界,到了一个开阔、自由的世界。

感谢华科大,感谢与我交往过的所有人。我将在剩下来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陆续写出一些文章,对短暂而又漫长的6年华科生活,做简短的回顾和总结,对与我交往过的人和我所经历过的事情,做必要的回忆和点评。

希望这些文字,能给有心人一点启发。

我的大学回忆的提纲是:
我的大学回忆——序言
我的大学回忆——感谢爸爸妈妈
我的大学回忆——启蒙
我的大学回忆——寂寞的等待机会
我的大学回忆——怀念ccbp
我的大学回忆——青涩的爱情
我的大学回忆——初入Dian团队
我的大学回忆——保研攻坚战
我的大学回忆——难忘软件组
我的大学回忆——DSP组临危受命
我的大学回忆——研究生生活
我的大学回忆——巅峰状态
我的大学回忆——亲密战友
我的大学回忆——升华
我的大学回忆——扫尾
我的大学回忆——从头开始
我的大学回忆——结束语

这些文章将以每天至少一篇的速度,陆续推出!

da板卡稳定性问题解决过程纪实(总结篇)

心态、管理、沟通

DSP组的bug终于搞定了,心情却很复杂。欣喜的是看到了DSP组的新生力量,他们比DSP组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强大;但不断反省自己以及整个小组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心情特别沉重。我们及格了吗?面对外界一如既往的怀疑,我应该写点什么呢?

我想,我们组做的不好的地方,可以分为3个方面:心态、管理、沟通。

心态,可以用浮躁二字形容,其中以我最为严重。DA板卡的稳定性问题与我如影随形,从本科到研究生,像宿命一样。我的心里,是痛苦的。我知道这件事情对我个人、DSP组和团队的重大意义,但我对硬件的确没有持续的热情,从一开始我就坚持,重新制版才能解决问题,我的内心一直固执的坚持着这一点。在这里,特别要感谢DSP组的组员们,虽然他们也曾动摇过,但是他们的勤奋和坚持激励了我,使我不至于堕落到底,使我表面上看来仍然是坚强的、坚定的、坚持的,使我即使不参与技术细节,也仍然在不断思考组织层面的问题,在一个个重要关口,没有做出使DSP组这条小船颠覆的决定。

刘老师说我是个喜欢捉摸人的人,而不是技术狂人,这一点我同意。在这个bug解决的过程中,前期我参与验证实验比较多,但后期我基本上没有参与实际验证活动。原因有二:一是心态问题,我实在把持不住自己了,二是时间问题,后来开始写论文,而且后期组员几乎都参与进来了,我再占据动手机会,的确没太大必要了。

有组员曾经批评我说,有时候我不愿意做一些太底层,太琐碎的事情,这一点我部分的同意。有时候明显的感觉自己放不下组长的架子,除了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外,很多细节工作,都交给组员完成,这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我担心自己出去了,是不是还会延续这种感觉,还会对不感兴趣的事情不以为然。如果真是这样,恐怕会有相当大的危险。到了工作岗位,以往的荣耀和地位都将成为过去,必须从基层,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

仍然是那句老话,什么叫做优秀?把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都能做到最好,才是真正的优秀。我相信这次的事情是上天对我的一个提醒,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惩罚,它教我要一如既往的保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的工作风格。谢谢上天的恩赐!

再说组织层面的安排,黄勇总结的很好,他把解决问题的资源分成了七个方面,我们就是漏掉了其中的一点。我blog记录里面也一直在说管理方面的问题。我一直如履薄冰的,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分散人力资源,很怕漏掉了某一方面,结果果然是我们过分强调了实验论证和相关理论支持,但却忽视了网络资源。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也许当初,我们就应该把能够利用的资源全部摆出来,然后再制定方案。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战术上的成功,我们对板卡的每个电路,都进行了必要的计算和分析,但在战略上,从一开始我们就注定了我们的失败,这就像马齐若防线一样,我们在正面迎战敌人,但却忽略了另一方面,结果敌人绕过防线轻松的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

经历这次事件,我觉得团队也需要在这个方面建立一套解决问题的参考方案。当我们遇到一个难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先从高层次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再分别实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必要的时候要多请顾问,多开展讨论,不仅要组内讨论,更重要的是寻求组外的力量,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当组员已经形成思维定势的时候,唯有外力,才能助推小组前进。

最后,谈谈沟通。我们走到了穷途末路了,才开始寻求外援,这也是一个战略性错误!当我们号称“徐工有义务提供咨询信息”,跑过去找徐工的时候,粗糙的沟通技巧,使我面对徐工这种商业工程师的时候,总是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能够深入到哪一步。就拿原理图来说,在他主动把原理图发给我之前,我根本没有想到过他还可能把原理图给我们。保守的判断,再加上错误的矜持,使我连试探他都没有做过,真是可惜。要是早一点让他把原理图发过来,很多事情就不会这么麻烦了。

心态、管理、沟通,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在团队的4年,我一直以尽量少的麻烦刘老师要求自己,这一次,我真的是如履薄冰,踉踉跄跄的走过这一个月。真的感谢这样一个机会,在我投身社会以前给我以惊醒,让我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多不足。一个月以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我一定要在心态、管理和沟通方面持续改进,做到最好!

最后,感谢这一个月以来关心DSP组进展的老师同学们,尤其是刘老师和钟老师,以及一起并肩作战的DSP组兄弟姐妹们!

嗯,今天长见识了

    今天去了一趟老牟的实验室取电源芯片,他很高兴的请我参观他们正在做的板子,令我大开眼界。
    在我们团队的硬件小组中,我们组的DSP算是最先进的了,主频最高,运算速度最快,不过相比于老牟们做的板子,还是逊色不少,下面是一些典型数据:
    主芯片:TMS320C6203,工作主频与我们的6205相当,但可以升到250MHz
    FPGA:最具震撼力的就是它了,本来他们选了个9500RMB的片子,后来压缩了一下,选了个3000RMB多点的,据说够用了;
    板卡设计:请人做的,12层板,刚好是我们板卡的2倍;
    晶振:其实晶振真的不是问题,他们板卡有三个晶振,分别为FPGA、CPLD、DSP服务,为DSP工作的晶振为50MHz。真的,晶振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设计;
    数据缓冲器:他们采用了16bit宽度的外设,因此只需用我们一半的bus就行了,这个设计很值得借鉴,为了貌似华贵的32bit,却把板卡大多数空间贡献给了无畏的数据缓冲器,真的很不值;
    接插件:3000多RMB的接插件,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你肯定会跟我一样想不到它值这么多。
    电源芯片:要用就用高级的,人家一个芯片上百,我们两个一起就几块钱,出了问题活该。

    设计是最重要的,虽然他们是军品级,但俺们似乎也太抠门了,以后再不敢冒称先进了,还是好好做好设计,做好选型,这样才能尽量减少类似黑屏的找不出原因的问题的出现,使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关心系统级、设计级的问题。

新结婚时代

    51节的前两天基本上都是在寝室度过的,和虎哥奋战了一把,把26集《新结婚时代》看完了。
    第一眼看到《新结婚时代》,我就决定把它看完了,因为它的男/女主角的处境特像我和宝贝仔,尤其是女主角,性格和音容笑貌都很像,呵呵,大大咧咧、心直口快、心地善良却又缺乏沟通技巧、温柔的时候柔情似水,不顺意的时候就似烈日骄阳。刘若英的演技真的没话说,淡定自然,毫不做作;男主人公是IT人士,最终升任CTO,呵呵,我的梦想啊!
    新结婚时代把农村和城市的矛盾放大到一个极致,甚至让人感觉到有点不真实,但作为文艺作品,适当的放大,只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其实很多东西,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只有放大到一个极致,才能发人深省。顾小西和何建成是活得很累的,结婚看似两个人的事情,但其实是两家人的事情,如果结婚只是因为爱一个人,而不是爱一家人,迟早会出问题的。男人在一个传统家庭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何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决定着家庭的稳定和平衡。何建成的优弱寡断、好面子和大男子主义,是很多矛盾激化的根源。家庭矛盾必定影响个人事业,虽然何建成在剧中升任CTO,但这功劳恐怕要归功于编剧,因为我和虎哥都觉得这种家庭气氛肯定会大大干扰个人事业。所以,以后要注意处理好家庭关系先,以免后院失火,^_^。
    难得的空闲,难得的心情,51假期结束了。我从来不是一个只会工作的人,人情世故,是一辈子需要学习的。我在喻信上的账号是2003年5月1日注册的,到今天已经整整四年,在Dian团队,我学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