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历2007年的第一天,在寝室写下了2006年的总结。最后一次总结,总想留下更多回忆,留下更多想法,最终谢了5000余字,大家不要怪我太占版面啊,^_^
2005年年末,我曾经为激光电源和数字电机项目做过调研,但春节回来之后,刘老师让我去带“振镜标记机软件(上层)”项目,我自己也很乐意,因为我真的很喜欢C++编程,更何况还有设计模式这些种cool的技术等着我去学呢。
我们组刚成立时只有2个人:我和asile。asile是我预备队时候带上来的,他在团队的历程经历了一定的沉浮,记得当初他给刘老师写了封自荐信,刘老师看完信以后很兴奋,把信转给我,并且预言“asile会是第二个颜庆华”,^_^,asile在预备队表现中上,后来准备给他分配项目组,但由于他一直游移不定,而且话有点多(希望asile不要怪我揭你短,因为你的经历太经典了,我不得不说),让我和刘老师很不爽,刘老师甚至开玩笑说,“第二个颜庆华咋就这样呢”,^_^,到了最后要做软件课设的时候,asile还是决定留在团队,当时asile名声在外,其他组也不太想要他,最后还是分到了我带的DSP组,毕竟,asile是我的“亲兵”,我不要谁要呢?我当时对asile态度很不好,甚至不想在实验室看到他(asile看到了不要生气,^_^),就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在我做的一个画图程序(也就是“振镜标记机软件(上层)”项目的雏形)的基础上,加入贝塞尔曲线、圆、椭圆等图形的绘制功能,当时我对他不抱多大希望,只想让他把软件课设混过去就算了。但他的表现令我很震惊,他不仅做好了,而且做得很漂亮,虽然C++运用不是很熟练,但他的领悟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据说asile当时为了这个程序,连续奋战了好几个通宵)令我很钦佩。我开始重视他了。我让他搬到实验室,接着,他的动手能力又一次令我震惊,他在文档制作、焊接等方面迅速的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在蒋大哥回去探亲的日子里,他迅速的顶替了蒋大哥“Dian团队第一焊接男”的角色,为DSP组按期结题,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这里花这么大篇幅回顾asile在团队的经历,是想告诉我自己和团队的组长们,看人一定不要看得太死了。预备队机制在变化,团队选拔人的策略和方法也不断在变化,但我希望大家能小心翼翼的发掘人才,要给他们一定的容错空间,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特别是目前预备队(培训部)已经不做技术培训的情况下,有多少人真的能够拿来就用?有多少人退出团队真的是因为头脑发热?如果我们不培养自己的“亲兵”,都靠他们自己先在团队外面自我培养好,这样能满足团队的人才需求吗?
虽然用了很长时间,我们才发掘出asile,但我觉得很值。在“振镜标记机软件(上层)”项目中,他是个非常默契的战友,就像薛强在落雁岛感叹说,“再也不会有这么开心的时候了”,我也可以说,在Dian团队,我再也找不出这么默契的战友了。整个上半年,asile在技术和管理上给了我默默的支持。每天早晨,他甚至到得比我还早;做完设计后,分配给他的模块,他都能及时完成;遇到难题时,他都能及时沟通;与甲方交流时,我不在的时候他就是我……他的勤奋和智慧赢得了更多认可,他被委任为预备队C语言教练,他在预备队C语言组受到了拥戴,很多组长开始羡慕我有这么得力的组员。“振镜标记机软件(上层)”项目是团队有史以来第一个刘老师从来没有参加过例会的非H3项目,我们能够创造这样的历史,asile功不可没。
asile能在我的小组里面做得如此优秀,使我甚感荣幸,也很受鼓舞和启发。从此以后,对于新人,我首先看他的领悟力,然后看他是否真的想做事情(或者说是解决问题的兴趣),如果这两条都满足,我就会要他。DSP组和H3组的suoluo和cmzb,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招进来的,cmzb虽然曾经在预备队招新中被淘汰,suoluo当时的技术水平也不够预备队标准,但这不妨碍她们最终赢得大家的信任,为团队做出贡献。团队目前有培训部,人才招新都要通过培训部,但有时候也可以给组长们一定的招新权,允许组长物色自己中意的组员,然后送到培训部进行文化培训,这一点对于一些有想法的组长尤其重要。建立自己的人才观,是一个优秀组长必须具备的素质。
“振镜标记机软件(上层)”项目期间,我同时也是团队的CTO。但在7月底,我做了一个决定:主动请辞CTO。总教练和CFO是核心层所有职务中最容易做好的,因为他们有特定的工作对象,有固定的工作内容,但CTO是比较虚的,要做的事情貌似很多,但有时间去做,有能力做好的却很少,往上有刘老师钟老师,往下有核心层各位,身边一个小兵也没有,就拿组长联席会议来说,两位老师已经一个管软件一个管硬件了,轮到我来负责组长层次的协作,就拿不出那种自信。学会放弃,勇于退出,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也是个不小的进步。
2006年暑假,刘老师给我一个去北京做企业调研的机会,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_^,还是比较开心的,我们先后参观了VIA、symantec、大唐软件、baidu、绿盟科技、中船重工、中国电信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这次参观,使我对于各种类型企业的特点有所了解,使我明确了自己求职的方向:外企、(嵌入式)软件研发。谢谢刘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希望团队每年都能够派人参加这样的活动,同时,也要感谢张新军、王乐、凌绍凤、郑长安、张琦、徐玲等战友,在我离开武汉的一个星期之内,圆满的完成了DA板卡上层软件的验收测试工作,如果没有他们,这个项目不可能按期结题。
北京调研回来后,“振镜标记机软件(上层)”项目正式结题。三天后,我又一次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这一次,我是去参加H3的Mini Project培训的,下一个项目我将是H3组的组长。刘老师对我担任H3组长的期望有两点:一是项目不能失败,因为H3提供了团队75%的经费来源,如果H3项目失败,对团队的打击就会是毁灭性的;二是培养尽量多的未来H3项目组长。第二点将很有挑战性!
Mini Project的主要内容是软件开发流程,以前我都是凭感觉执行软件工程,这次的正规培训,使我对于软件工程的作用、意义和执行细节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尤其是对于质量和流程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我还有幸见到了H3的软件部周部长,他看起来很平易近人,坐在他面前,我心里在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成绩就是我奋斗的目标,^_^。他对于异地开发有自己的看法,他告诉我们,流程不是死的东西,不要为了流程而流程,要把握好每一阶段的质量。他一再强调,一个阶段结束的标准,不仅仅是代码、文档是否已经完成,还要看项目组成员的素质、心态是不是都已经为下一阶段准备好了,人是项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