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回忆——寂寞的等待机会

机会,有很多类型,我在等待什么机会呢?

杨一平老师说过,大学是人的第二次生命。大学是一个新的层次,一个新的环境,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大学以前的一切,将彻底成为过去,大学可以rebirth一切!杨老师的话真的很正确。很多进大学时起点很高的同学,最后被电脑游戏侵蚀,毕业的时候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很多看似窘迫的同学,毕业的时候已经清新脱俗。大学四年看似短暂,其实每天都在变化,量变最后质变,不经意间四年就如梦幻泡影般消散。所以,要主动寻求一切可能的机会,抓紧时间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但机会不会白白送来,需要准备,也需要等待。大一的我一直都是很寂寞的在等待机会。电信系01级没有班主任制度,大家都很缺乏引导,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准备(所以,我觉得学校后来设立的班主任制度真是相当明智)。大一的课余时间,有50%是在篮球场上度过的。sdt、gqf、wwh等等,几乎每天下课都打,锻炼身体的同时,也结识了一帮好朋友。当然还磨练了意志、求胜心、参与意识以及面对球场争执时的那份冷静。作为主力帮助班篮球队获得了系里的五人篮球赛和三人篮球赛的冠军,使我感觉很自豪(虽然最后的毕业杯败得一塌糊涂),篮球逐渐成了我的心理依托。不管是忙还是闲,冷还是热,心情愉悦还是心情苦闷,得意还是失意,打上一场球,立马心情舒畅,一切烦扰,都会烟消云散。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引以为豪的点,一个能够向他倾诉,向他发泄,与他分享的点,篮球就是我的这个点。

旁边很多人如我一般彷徨,不过方式不一样,最糟糕的是某些同学开始沉迷电脑游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我不太喜欢玩游戏,一是眼睛不好,二是觉得玩游戏还不如自己做游戏,玩NBA,还不如自己演绎NBA。我经常跟我带的本科班的同学说,玩游戏和看电影等娱乐活动,都要尽量参与,毕竟我们是电信系的,完全不了解游戏,人家只会把你当外行,完全不了解电影,也很不容易在年轻人中入流。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出淤泥而不染。

在学习方面,凭着高中时代的冲劲,我一直很努力的。我几乎从来不抄作业,即使作业被批改得满是红叉,我也坚持自己做,再加上我上课认真听讲作笔记,所以考试之前基本上不用专门复习。考前大家复习的时候,我一般都去打篮球了。大一第一个学期成绩出来后,一不小心居然还能得到全班第一。不过这也是唯一一次班级第一,因为平时自认为学的比较扎实,产生了轻敌思想,考试前就不想复习了,考试时细节问题不是很深刻。

很多人在讨论功夫花在平时好,还是临时抱佛脚好,我觉得这其实只是形式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你到底有没有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去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完善和发展自己有很多途径,学习只是其一,如果平时很忙,要处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那抱抱佛脚是可以接受的。真正遗留在记忆中的,才是最后的精华。不管功夫花在平时还是抱佛脚,其实最后遗留的,并没有实质区别,作为电信系学生,永远有学不完的东西,最重要的不是学到的知识,而是快速学习的能力。但若大家把平时的时光浪费掉,到头来又要去抱佛脚,那就是对大学这第二次生命的无耻亵渎,终将在回首往事时,应碌碌无为而羞耻,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那什么是我们应该花时间去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呢?当时我不知道,也没有人告诉我,我只是努力的想使大学生活过得不像高中生活,但这个奢望一度落空,所以心情非常郁闷。我参加过英语协会,不过只开过一次选会长的会议之后,就再没有下文了;我甚至利用暑假时间跑到汉口去找过家教,在烈日暴晒的中午,把血红的学生证摆在面前,然后等待雇主来谈价钱。曾经跟有户人家谈过,不过之后就不理我了。这次经历非常值得怀念;当然,我像更多人那样,向职介所送过报名费,人家给了我一次发传单的机会。我拿着传单,战战兢兢的在紫崧10栋发,看到N个寝室的门上贴着“拒绝推销”、“拒绝传单”字样。我像小毛贼一样发完了这次传单,之后就再没有去找过那家中介,连发传单的6块钱也不想去领了。

也许有点胆小,也许有点羞涩,我的尝试告诉我,有些事情我是做不来的。我觉得我的性格还是有点内敛的成分,不是那种意志坚强舍得拉下脸的推销员,我应该比较适合那种安安静静的机会。嗯,我在寂寞的等待着。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